在即將過去的「十一」長假中,大陸多地商場、超市及農貿市場格外冷清。從東南沿海城市義烏、廈門到內陸武漢,不少業主抱怨「從假期第一天就沒人」。這場本應帶來消費熱潮的假期,卻成為觀察中國經濟寒意的放大鏡。
「十一」長假期間,浙江義烏、紹興、廣東深圳、福建廈門與泉州等多地商圈人流明顯下滑。多名商場業主與市民表示,今年假期的生意「異常冷清」,與往年同期相比,今年這個長假特別反常。
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附近一處大型商場的黃女士告訴記者,今年的八天假期異常冷清。她說:「從第一天開始就沒有人。以往這麼多年,不管是放七天、八天還是六天,都不會這麼冷清,今年真的特別反常。」她還表示,往年此時商場人潮擁擠、銷售旺季可延續至十月中旬,但今年不僅客流少,連周邊餐飲店的生意也「明顯不行」。
福建廈門居民溫小姐則說,假期街頭顯得異常冷清:「十一長假,街上都沒人,冷清清的,很多商舖乾脆關門。今年的生意比往年難做,不是企業做得不好,而是外部環境太差。」
福建泉州的網民「大小姐」也向記者表示,往年10月1日至5日是當地商圈最忙的時候,但今年情況完全不同:「今年空空如也,門口的車也少了很多。以前那條街最塞車,現在車都少得可憐。」
浙江紹興的網民「阿誠」感嘆地說:「我們七八百萬人口的紹興,街道上沒人,景區也沒人,商場飯店也沒人,就連工廠都沒人。現在哪裏都見不到人。以前中國12億人的時候,到處都是人,如今14億人,比以前多了,卻見不到人。我很好奇,人都在家裏嗎?」
毗鄰香港的深圳也出現類似情況。一名在東門老街經營服裝生意的網民「強仔」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東門商圈如今「商舖租不出去,更賣不出去」。他回憶道:「最貴的時候,一個鋪面能賣到兩百多萬元。現在不但沒人接手,還有業主貼錢出租。」
強仔提醒潛在投資者:「商場裏的商舖千萬不要碰。商場是靠營運的,一旦營運不行,就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另一位網民「成哥」說:「再這樣搞下去啊,實體經濟將會全軍覆沒。如果實體企業倒閉,網上購物將變得又貴又假,全體普通人失業的現象將接踵而來。」
經濟壓力不僅體現在民間市場。來自央企的李小姐對記者表示,她所在單位「已經兩個月沒發工資了」。她還透露,部份縣區的事業單位員工「近幾個月僅能領取基本工資,福利與獎金則被暫停。以前我總覺得國企、事業單位比較穩定,現在也開始吃緊了」。
輿論認為,這一系列跡象顯示,中國當前消費市場疲弱與地方財政壓力正在相互疊加,導致從個體經營者到體制內部門都出現現金流緊縮。
獨立經濟觀察人士陳軍受訪時表示,百姓消費疲弱的根源在於信心不足。「這不是短期現象,從2021年就已開始。那時中國仍在疫情期間,許多人沒感覺到;但到2023年解除封控後,經濟至今一蹶不振。」
記者在微信、抖音等影片平台上看到,廣東佛山大良多家中型超市空無一人,店主表示「半價出售所有商品」,並稱將結束營業。有網民在評論區留言惋惜,勸他「再忍一忍」,盼節後出現轉機。
在湖北武漢,不少自嘲「窮旅遊」的年輕人選擇街頭露宿。他們搭起帳篷過夜,稱「不住酒店,把錢省下來吃飯」。在當地一處農貿市場,業主擺放著冬菇、腐竹等乾貨,顧客寥寥無幾。現場拍攝影片的店主小龔說,以往十一長假無論放假七天還是八天,前三天生意都不錯,但今年從第一天開始就見不到顧客。
中國大陸消費者的縮手、企業的緊縮、地方財政的吃緊,讓許多人不禁要問:「這是為甚麼?」在社交媒體的評論區中,不少網民只留下了簡短的一句話:「我們知道原因,但不能說。」#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