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女患者來看腸胃病,她腹痛、腹脹,有時也會腹瀉,皮膚濕疹、紅疹。她說每天早上喝一杯冰咖啡。囑咐患者停吃冰冷飲食,再服溫暖腸胃的中藥,患者痊癒了。」台灣桃園慈航中醫診所中醫師李應達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講述了這一案例。
李應達指出,常喝冰冷飲料不僅損害消化功能,也容易引起濕疹。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很常見。
中醫將能量分為陰陽兩種,陰代表寒冷,陽代表溫暖,兩者平衡才能健康。紐約北方醫學中心中醫師Grace Zhang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陽氣關乎人體的免疫功能,如果喝太多冰水,就要不斷消耗能量給冰水加溫,這個過程就會讓陽氣漸弱,從而導致消化變差、容易感冒,以至於免疫力低下。
冰水對東、西方人影響不同
中醫認為,不僅食物的溫度對體溫有影響,食物本身也有寒熱溫涼的特性。吃寒涼的食物能給身體降溫,例如綠茶性寒,即使喝熱的綠茶也有降溫的作用;吃溫熱的食物能讓身體更溫暖,例如喝紅茶,或是在食物中添加胡椒、肉桂等香料,都有熱身的作用。
Grace Zhang說:「我曾研究過東、西方飲食,每個民族的飲食都有其平衡點,否則難以長久存在。西方人很適應冰水,如果不喝反而覺得不舒服,因為他們的飲食中含有大量偏熱性的食物,例如高蛋白的肉類、蛋、乳酪等;相比之下,東方人則更多攝取性質偏寒涼的蔬菜,通常以熟食為主;而西方人則習慣將蔬菜做成沙律,本身偏寒,再搭配冰水,但他們會在飲食中加入肉桂、薑、薑黃等辛香料,這些具有溫熱性的食材可以平衡寒熱;再加上西方人的胃腸系統普遍比亞洲人強健,因此能較好地適應這樣的飲食方式。不過,長期下來仍可能帶來隱性傷害。」
冰水的傷害
冰飲或許可以短暫緩解身體的熱,但長此以往可能影響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不過,對於體質不同的人影響也不同。中醫師提醒,有下列身體狀況的時候,喝冰水要慎重。
1)脾胃虛弱
中醫認為,脾胃掌管消化與吸收功能,負責將食物轉化為氣血,為身體提供能量。中醫所說的脾與西醫所說的脾有所不同,中醫的脾與胰臟、十二指腸同屬一個系統。脾胃喜歡溫暖怕寒,飲用冰水會使脾胃受寒,導致消化功能下降,進而出現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脾也調控身體的代謝機能,脾虛會引起水腫或肥胖。
若身體狀況良好、腸胃功能正常,偶爾喝冰水一般不會造成明顯問題。
2)心腦血管疾病
溫度降低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例如有研究發現,在寒流之後,心肌梗塞的住院率會增加。至於喝冰水是否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目前研究還不多,但中醫師建議冠心病或心肌梗塞患者少喝冰水。Grace Zhang說,冰水會引起血管收縮,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及加重病情。
3)呼吸道症狀
對於呼吸道敏感的人,冰水可能刺激氣管,誘發咳嗽或氣喘發作。
相反,研究發現,相比起室溫的飲料,喝熱飲更有助舒緩感冒或流感引起的流鼻水、咳嗽、喉嚨痛、打噴嚏等症狀。
4)孕婦
Grace Zhang建議,孕婦喝冰水要小心,因為冰塊製作過程中可能被細菌污染,有引發感染與消化不良的風險。懷孕三個月之內的孕婦也要少吃寒涼之物,以保護腸胃,減少對子宮的刺激。
5)經期
台灣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觀察到,大部份有痛經的女性,在喝冷飲後疼痛會加重,這是因為許多女性的體質偏「宮寒」。他告訴大紀元,「宮寒」是指生殖系統氣血循環不佳,下腹常常冰冷,經痛並伴隨經血顏色暗紅、帶血塊。宮寒的女性如果喝太多冷飲,容易造成子宮的血管與筋膜收縮,加劇痛經,還有可能導致分泌物變多以及受孕困難。
6)更年期女性
很多更年期女性喜歡喝冰水。在中醫看來,這是因為更年期女性有「陰虛火旺」體質,也就是陰虛所導致的燥熱。中醫所說的陰是一種寒冷濕潤的能量,可以降溫並滋潤身體,對應身體的津液。周宗翰表示,如果長期大量吃冰會加劇身體燥熱,例如口乾舌燥、潮紅、冒汗等虛火症狀。他建議,應該多吃一些滋陰的食材,讓身體陰陽平衡,例如蜂蜜水,可以更好緩解熱潮紅症狀。
7)尿道炎
台灣民權精睿泌尿科診所院長朱信誠(Chu Hsin Cheng)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有些人在食用冰品後,會出現小便不順、灼熱感等尿道炎症狀。
他解釋說,吃冰雖然不會直接導致尿道炎,但冰品會使血管收縮,特別是尿道周邊的血液循環會變差,對於本身尿道敏感或容易發炎的人,可能成為尿道炎的誘發因素。
每個人的耐受度不同。朱信誠提醒,如果在吃完冰品後出現排尿不順、灼熱或搔癢等症狀,應減少或停止食用,並保持足夠水份攝取及良好個人衛生,以確保尿道暢通乾爽。
冰水益處
對於特定人群來說喝冰水並非完全沒有益處,例如可以降低核心體溫。
1)提升耐力
在高溫環境下運動,往往會導致核心體溫過度升高。有證據顯示,飲用冰飲可以避免核心體溫過度上升,並提升耐力表現,對於長跑運動員、軍人或消防員來說是有效的降溫方法。
2)緩解化療副作用
動物實驗顯示,飲用冰水減輕了抗癌藥物引起的味覺障礙。研究人員認為,使用冰塊或雪糕進行口腔冷凍療法,可能有助減輕化療引起的味覺減退。
喝冰水的正確方法
周宗翰表示,中醫並非完全禁止喝冰飲,但關鍵在於挑對時間和正確方法:
1)中午為宜
中午時分的人體屬於「陽」,此時外間氣溫最高,是比較適宜吃冰或喝冷飲的時間。吃一點寒涼的東西,有助於降低身體的核心溫度,從而改善體內陰陽的協調,感覺更加舒適。
2)讓冰水在口腔內停留
喝冰水切勿大口吞灌,宜小口慢慢喝,先在口中稍作停留,再緩緩嚥下去。
Grace Zhang進一步說明,喝冰飲時,口腔溫度會瞬間下降,如果立即吞入咽喉,這股寒氣會經過食道到達胃和十二指腸。雖然進入消化道後會逐漸被加溫至接近體溫,但在這個加溫過程中,需要額外消耗能量,甚至損失身體的精華物質。
喝熱水更降溫
中國古人及長輩們常說夏天應喝熱飲,秋冬才不易生病。Grace Zhang進一步表示:「在大熱天喝熱茶比喝冷飲更能清除體內的熱氣,主要是因為喝熱茶會讓毛孔擴張,促進汗腺分泌,人體排汗的同時能帶走體內的熱氣,降溫效果會更好。」
早期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汗水能夠充份蒸發的條件下,運動後喝熱飲比喝冷飲更有助降溫。
消暑食物
一些天然食物性質寒涼,降溫效果好,Grace Zhang推薦西瓜、綠茶及綠豆湯。中醫認為,綠豆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的功效,而綠茶不僅消暑,還是緩解關節痛的最佳抗炎食物。
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表明,服用綠茶萃取物可以緩解骨關節炎疼痛,還能改善膝關節功能。
綠豆湯
做法:綠豆100克,水1000ml。
將綠豆洗淨,放入鍋中,加水浸泡1小時,大火煮滾後改小火煮15分鐘,熄火悶5分鐘即可飲用。
Grace Zhang建議,綠豆湯溫熱飲用對身體更好。@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