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毒物可謂無處不在。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生長中的蔬菜可藉由根部吸收水或土壤中的微小塑膠顆粒,並堆積在可食用的部位,最終被人們吃進肚子裏,進而危害人體。這是首次有研究證實新鮮蔬菜會吸收納米塑膠,也使塑膠污染問題更加令人擔憂。

在這項研究中,由英國普利茅斯大學(Plymouth University)的植物科學、環境化學和塑膠污染等領域的專家所組成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將白蘿蔔放入含有聚苯乙烯納米塑膠(nanoplastics)的水耕系統中。

納米塑膠是指尺寸非常小的塑膠顆粒,其大小通常小於1微米(百萬分之一米),遠小於一般人所熟知的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通常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

研究人員在5天後發現,有將近5%的納米塑膠進入了蘿蔔根部,其中四分之一累積在可食用的肉質根部,十分之一聚集在葉子。

該校生理學家Nathaniel Clark表示,植物根部有一層被稱為卡氏帶(Casparian strip)的屏障,它應該起到過濾顆粒的作用,而其中許多顆粒是有害的。

Clark說:「這是首次有研究證明納米塑膠顆粒可以突破這層屏障,而且可能在植物體內累積,並傳遞給任何食用它們的生物。」

各種塑膠微粒示意圖。(Shutterstock)
各種塑膠微粒示意圖。(Shutterstock)

這項研究表明,即使是新鮮和健康的農產品,人們每咬一口也可能吃下數百萬個納米塑膠顆粒,其中很多小至百萬分之一釐米。

該研究存在一些限制,因為它不是使用真實世界的農耕方法,而且只使用一種塑膠和一種植物進行測試。此外,液態溶液中的塑膠含量也高於土壤中的塑膠含量。

但該研究的基本原則是成立的——最小的納米塑膠顯然會穿越植物的保護層而進入人們可食用的部位。在塑膠污染迅速擴散的情況下,這在全世界可能正以最大的規模發生著。

Clark說:「在納米塑膠很可能會被世界各地種植的各種農產品吸收的情況下,沒有理由相信,這是這種蔬菜獨有的現象。」

該校海洋生物學家Richard Thompson指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發現並不令人意外。畢竟,在他們先前的研究中,他們在其尋找的任何地方都發現了塑膠微粒污染。

普利茅斯大學已經引領了20多年的塑膠微粒研究,他們發現從全球海洋最深處到珠穆朗瑪峰(聖母峰)的陡坡上都存在塑膠微粒。

然而,Thompson說:「這項研究提供了明確的證據表明,環境中的微粒不僅會在海鮮中累積,也會在蔬菜中累積。」

他說,他們不斷加深對微粒和納米顆粒的累積以及它們對人類健康可能有害影響的理解,這項研究只是其中一部份。

該研究強調,研究人員需要進一步研究甚麼是新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以及它可能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確切影響。#

上述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期刊上。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