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聯邦政府高級部長對是否使用中國製汽車態度謹慎,原因是外界擔憂熱門中國品牌的車輛恐涉數據追蹤。
根據最新數據,中國汽車品牌上月已成為澳洲第二大新車來源國,僅次於日本。低價位、稅務優惠及車輛性能讓中國電動車在澳洲市場迅速擴張。然而,安全專家警告,依據中國法律,中資企業必須配合中共安全部門情報收集,這可能意味車輛內部的數據或通訊內容會被傳給北京。
據《The Nightly》電子報網站報道,教育部長克萊爾(Jason Clare)在被問及是否會避免乘坐中國車時,未正面回應。他僅表示:「我正要開著家裏的萬事得(Mazda)前往坎培拉。」
就業關係部長Amanda Rishworth則更加謹慎,只說,「這個問題我不方便做出評論。」
悉尼科技大學(UTS)澳中關係研究院院長羅震(James Laurenceson)表示,部長們應該避免搭乘中國製造的汽車,即使威脅被誇大。
他說:「不要將中國製汽車納入聯邦政府的車隊。」
學者警告:中國企業恐為北京收集情報
《無聲的入侵》(Silent Invasion: China's influence in Australia)作者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警告,中國企業依法必須為中國共產黨國家安全部從事間諜活動。
「當然,西方政府對高級政府官員乘坐中國製造汽車的危險高度警覺,因為它們可能追蹤路線,掌握他們的行蹤」,他告訴《The Nightly》。
「雖然目前尚未有確切證據顯示車內對話被錄音,但這完全是可能的。如果我是國防部長的顧問,我一定會建議他不要在中國製車輛內談論任何敏感內容。」
前工黨產業部長卡爾(Kim Carr)則認為,將中國製汽車視為安全威脅「缺乏理性依據」。他表示:「這些說法很容易提出,但很難證明。」
卡爾說,「部長們在乘坐任何官方車輛時都被提醒避免討論機密事務,這與汽車的原產國幾乎無關。任何謹慎的政治人物都應採取保密措施。」
羅震則表示,澳洲無須仿傚美國的做法。美國前總統拜登於今年1月宣布,自2027年起禁止進口搭載中國軟件的汽車。
羅震說:「政府可以告知民眾潛在風險,讓消費者自行選擇。多數澳洲人恐怕不認為北京會特別想監控他們。」
在查理斯特大學(Charles Sturt University)教授公共倫理學的漢密爾頓教授還提到,中國製起重機和監視器同樣構成潛在威脅。
「出於國防目的,中國製起重機可能被用來追蹤全球範圍內的軍事裝備運輸,透過掌握貨櫃進出與運輸資訊,進而了解哪些敏感物資正在進出澳洲,甚至窺探軍事機密。」
自2023年起,澳洲政府大樓已逐步移除中國品牌海康威視(Hikvision)及大華(Dahua)的監視器。漢密爾頓警告:「中國(中共)情報機構理論上可看到進出律政部長大樓的人員影像。這種無所不在的監控值得政府更高度重視。」#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