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於10日發表研究報告表示,2025年中國的財政狀況呈現一系列嚴峻的警示訊號。核心問題是「剪刀差」持續擴大,即收入增長停滯,而支出卻持續上升,使公共債務推高至令人擔憂的新高水平。
細究根本原因,持續的通縮是中國財政困境的關鍵誘因,因為它同時打擊了財政收入的兩大來源:企業所得稅與土地銷售及其他與房地產相關的稅收。在企業所得稅方面,稅基侵蝕,特別是公司利潤率被擠壓,直接抑制了企業所得稅收入;在房地產稅方面,崩潰的相關稅收成為致命一擊,因為土地銷售本身佔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極大比重。
面對不斷攀升的債務負擔以及持續的福利和老齡化相關支出,中國政府對非必須的財政支出變得更加謹慎,尤其是基建投資,該項傳統上作為經濟下行期的重要逆周期工具。最新跡象顯示整體財政政策仍大致保持中性,但這種財政謹慎可能降低政府在經濟下行期的操作空間,引發政策可能偏離逆周期方向,從而無法逆轉通縮壓力的擔憂。
為應對潛在的地方債務系統性風險,中國政府正推行戰略性重大轉變:重新平衡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關係,即中央政府承擔更多任務以協助地方政府化解風險。
至於該策略是否已見成效,仍有待觀察。通縮壓力根源於中國的增長模式,該模式助長產能過剩。只要政策繼續強調國家安全與供應鏈自主,資源就會流向戰略高科技產業,抑制勞動需求並限制家庭收入增長,從而削弱內需。加上保護主義障礙限制海外市場,強供應與不足需求不平衡加劇價格競爭,延長通縮壓力,財政問題無法得到根本解決。
總結而言,中國財政緊張不會是短期風暴,而是需要長期適應的「新常態」。若無重大範式轉移——遠離過度依賴投資和供應擴張,向以內需和市場效率為優先的平衡模型轉變——長期財政可持續之路將充滿挑戰。中央政府的財政資產負債表將面臨前所未有的長期考驗。@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