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今日(12日)下午接獲市民報告,指南丫島附近出現水龍捲現象。根據市民上載的網上片段,可見南丫島東南海面上一條彎曲雲柱連接水面與雲層,高聳入雲,伴隨烏雲密布的天空。事件發生於接近下午1時,天文台確認此為水龍捲,並解釋本地天氣不穩定有利其形成。

天文台科學主任謝鈞澍表示:「一道廣闊低壓槽影響廣東沿岸,本港天氣不穩定,部份地區雨勢較大及有強烈狂風雷暴。今次水龍捲與猛烈雷暴相關,這類水龍捲通常伴隨惡劣天氣,例如大風、冰雹。」他補充,水龍捲維持時間約數分鐘,屬小尺度強對流天氣系統,發展迅速,強度和移動變化較大。其出現位置和時間具有隨機性,生命周期短暫,由形成至消散可能僅歷時數分鐘至十數分鐘,因此難以準確預測,即使以現今先進科技亦然。

水龍捲定義為一條快速旋轉、夾雜水滴的雲柱,從對流雲底部連接水面,風速一般較陸地龍捲風低,有時能將水吸起,故俗稱「龍吸水」。謝鈞澍指出,水龍捲可分兩大類型:第一類較常見,在相對良好天氣下發生,與雷暴無直接關係,通常源自濃積雲下沉氣流匯聚溫暖海面;第二類則與陸上龍捲風機制相似,伴隨猛烈雷暴發展,由上至下延伸,可能從陸地移至海上,並伴大風或冰雹。本次事件屬第二類。

天文台指,水龍捲在香港較為罕見。自1959年至2024年,本港10月僅錄得3宗水龍捲報告;2024年則在4月、6月及9月接獲報告,而2023年無相關紀錄。此次為2025年首個水龍捲報告。去年維港亦曾出現類似現象。

天文台提醒市民,若目擊水龍捲,不應企圖靠近,應保持冷靜、迅速遠離,並前往堅固建築物暫避。水龍捲附近風力較大,可能對周邊建築造成一定破壞。@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