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傳出,港府應外交部駐港公署要求,上月發內部通告,提醒要統一使用「Chinese Mainland」形容中國大陸;而非坊間及政府一向慣用的「Mainland China」。此「正名」指令近日蔓延到學界。社交平台專頁「教育刺針」引述報料,指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向8間資助大學發電郵,「提醒」要稱呼香港為「中國香港」(Hong Kong, China),「台灣」要稱為「中國台灣」,「中華台北」亦要改為「中國台北」。
「教育刺針」引述報料,隸屬教育局的教資會秘書處,其助理秘書長黃君儀在9月22日,向8間資助大學的公共事務負責人發英文郵,題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國際場合中的稱謂和相關用語的使用」,並提及每間大學都應指派一名人員「徹底檢查院校網站及文件,以識別任何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及中國其它地區的不當稱謂,並儘快予以更正,亦需透過定期檢查,防此類似情況再次發生。」舊出版物則不需修改。
當中黃稱代表港府提醒,「在提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及中國其它地區時,必須確保措辭準確,表述恰當。同樣的原則在所有正式文件中使用相關用語時亦同樣適用。」
教資會的指令有9點。該處指,應使用「中國」(China)或「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指稱整個中國,包括台灣、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澳門特別行政區。若僅指稱中國大陸,應使用「Chinese Mainland」。
另外,除了要稱香港為「中國香港」(Hong Kong, China),指令更提醒院校,應向主辦單位及其它代表團清楚表明,香港應被稱為「中國香港」(Hong Kong, China)。但當指稱香港作為地理位置時,可使用「香港」(Hong Kong)。
書面溝通及正式演說時,要提到「香港特別行政區」時,要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之後應使用「香港特別行政區」(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或簡寫「香港特區」(HKSAR)。至於提及港府時,原則仍然一樣,應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教資會表示,上述原則,同樣適用於澳門一詞。
禁用「中華台北」代以「中國台北」
至於台灣,電郵稱在正式場合應使用「中國台灣」(Taiwan, China),絕不可使用「台灣」(Republic of China)。
台灣的代表在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場合使用「Chinese Taipei」,電郵稱應中譯成「中國台北」,不可譯成「中華台北」。在亞洲開發銀行使用「Taipei, China」一名,應中譯成「中國台北」。
電郵表示,在任何情況下,台灣、香港、澳門均不可被稱為國家。
鍾劍華:政治正確過晒龍
「教育刺針」引述學者鍾劍華批評,「現在香港內部好多人政治正確過龍,現在它都不理賣相,不怕難看,最緊要做給阿爺(中央)看。」鍾並反問,以同樣標準,「是否以後講北京,一定要講中國北京、中國上海、中國新疆、中國西藏?」
他形容中共治下污染語言文字,只為滿足「政治八股」的要求。「中共一方面就推行文字簡化,令原來的中文字既表音,又表意的造字原則被破壞。另一方面就在用字上加上更多前提後注,結果文字簡化了,詞語反而複雜了⋯⋯這也是中共式黨八股造成的語文癌變。」
翻查各院校網頁,港大法律學院的一則教職員簡介,至今仍然使用「mainland China」,指該教員曾經在大陸從事法律工作。但其它最遲在9月起更新的內容,已經轉用「Chinese Mainland」。@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