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是一部明清時代學者修編的歷史典故啟蒙讀物。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軍事、文學藝術、醫卜星相、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無所不有;時間跨度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
全書將典故按照詩韻分類編排(詳見《龍文鞭影》序言),四字一句,共1,030句,每句描述一個或兩個人物的故事。
「龍文」是漢朝西域的一種寶馬,這種良馬看到鞭影就會疾馳,「龍文鞭影」比喻在這本書的指導下,毋需鞭策,學習也會事半功倍,像龍文寶馬一樣一日千里。
【原文】
cháng kāng sān jué,yuán fāng èr nán。
長康三絕,元方二難 。
ㄔㄤˊ ㄎㄤ ㄙㄢ ㄐㄩㄝˊ , ㄩㄢˊ ㄈㄤ ㄦˋ ㄋㄢˊ。
長康三絕,元方二難 。
【註釋】
(1)長康:顧愷之,字長康,東晉晉陵無錫人。多才藝,工詩賦,善書畫。其才絕、畫絕、痴絕,人稱三絕。
(2)元方:陳紀,字元方,東漢穎川許縣人。幼年即顯才智,兄弟六人,唯陳紀與弟陳諶(字季方)聞名。兄弟孝養其親,家庭和睦。
【語譯】
顧愷之(顧長康)時人稱之有三絕,陳紀、陳諶(陳元方、陳季方)兄弟二人難分高下。
顧愷之
據《晉書.列傳.文苑》載,顧愷之博學多才藝,詼諧又逗趣,所以很多人都喜歡親近他,甚至還會作弄他。
顧愷之曾寫就一篇《箏賦》,對人說:「我這篇箏賦可媲美嵇康的琴曲,不欣賞的一定是因為我的作品在嵇康之後才嫌棄;能深深賞識的也必定是看重這篇賦寫得高奇。」他特別擅長繪畫,圖畫特妙,謝安非常看重他的作品,認為是有史以來沒見過的。顧愷之每次畫好一幅人物肖像,有時幾年都不點上眼睛。問他甚麼緣故,答說:「軀體的美醜與畫作本身的神奇美妙無關,畫人物肖像能生動逼真,表現出真實神情,正是在這(個眼睛)裏哪。」
顧愷之為散騎常侍,和山水詩人謝瞻的官署相鄰。他夜晚在月下長聲吟誦,謝瞻常遠遠地稱讚他,顧愷之就更加賣力。謝瞻要去睡了,就叫其他人頂替他,顧愷之沒發覺,一整夜吟誦到天明。
桓玄曾經拿一片柳葉騙他說:「蟬就是靠這種葉子隱身的,拿來遮自己,別人就看不見你了。」顧愷之很高興,就拿葉子遮自己,桓玄故意靠近他便溺,顧愷之以為是桓玄看不見自己的關係,就很寶貝那片葉子。
顧愷之在桓溫府中任職,常說:「我身體中的癡傻與慧黠各佔一半,總的說呢,正好平平。」所以民間傳說顧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痴絕。
陳紀
陳紀與其父陳寔、弟陳諶,皆以德行聞名,是東漢末年的名士,並稱「三君」。父子三人名望很高。每當宰相府徵召賢德,常常三人同時應命,當時之人皆認為是榮耀的事。他們的言行事跡見載於《世說新語》及《後漢書》。
陳寔出身寒微,年輕時在縣衙打雜、聽差,然有志且好學,縣令鄧邵就讓他在太學裏跟著老師學習。陳寔曾被縣吏冤為殺人犯而入獄,後來查清原委,被無罪釋放。陳寔注重修德,無論出仕或居處鄉里,遇到鄉人爭訟,皆能公平持正、弄清曲直,調解後大家都無怨,甚至還會嘆息說:「寧可被加以刑罰,也不願意被陳君批評。」陳寔八十四歲卒於家中,奔赴弔唁他的有三萬多人。
陳寔有子六人,以陳紀與陳諶最有賢名。兩人孝養尊親,家庭和睦,當時的讀書人和後進都推崇、仰慕他家的風範。陳紀的兒子陳群,字長文,才智出眾,陳諶的兒子陳忠,字孝先。長文與孝先各說其父功業與德行,彼此較量,互不相讓,轉而詢問陳寔,陳寔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意思是說:季方那麼傑出,元方作為季方的哥哥是不容易的;元方也那麼出色,季方身為元方的弟弟也著實不易啊。總之,彼此都不容易啊,都很好!
轉載自正見網
看更多 【龍文鞭影】系列 #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