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與到訪的巴基斯坦總理謝赫巴茲‧謝里夫簽署了共同戰略防禦協議,巴基斯坦的核武庫可供沙特使用。

在9月18日的電視採訪中,巴基斯坦國防部長赫瓦賈‧穆罕默德‧阿西夫(Khawaja Mohammad Asif)表示:「關於巴基斯坦的核能力,我想明確一點:這一能力早在我們進行核試驗時就已確立,從那時起,我們的部隊接受了戰場訓練……我們所擁有的,以及我們的能力,將根據這項協議提供給沙特。」

巴基斯坦與競爭對手印度一樣,未公開其核武庫數據。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美國軍備控制協會(Arms Control Association)估計,巴基斯坦擁有約170枚核武器,而印度則約有172枚。

印度政府消息人士向分析人士透露,巴基斯坦的核發射系統包括射程1,400英里的固體彈道導彈「阿巴比爾」(Ababeel),該導彈採用分導式多彈頭(MIRV)技術,可攜帶三枚獨立制導的核戰鬥部,具備同時打擊多個戰略目標的能力,該技術於2019年得到了中共的支持。

巴基斯坦其它的核導彈包括射程1,700英里的固體燃料推進的「沙欣-3型」、射程560英里的「巴布爾」陸基巡航導彈、射程560英里的「沙欣-1燃料推進」導彈,以及裝備「納斯爾」(Nasr)彈頭、射程43英里的固體燃料戰術核武器。

所有這些導彈由中國製造的導彈運輸-起豎-發射車(TEL)運載,而中國航太科工集團(CASIC)長期被懷疑向巴基斯坦固體燃料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提供技術支持。

巴基斯坦當前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能夠覆蓋印度的大部份地區,但無法打擊擁有核武器的以色列,也無法打擊美國和歐洲的目標——這些地區是以色列的主要支持者和中巴聯盟的主要潛在核武器對手,而中共永遠不會成為巴基斯坦那些由中共協助製造的核導彈的攻擊目標。

2025年5月10日,巴基斯坦木爾坦市(Multan),巴基斯坦與印度停火後,民眾歡慶勝利。(Shahid Saeed Mirza/AFP via Getty Images)
2025年5月10日,巴基斯坦木爾坦市(Multan),巴基斯坦與印度停火後,民眾歡慶勝利。(Shahid Saeed Mirza/AFP via Getty Images)

最耐人尋味的是,美國6月22日完成「午夜之錘行動」(Midnight Hammer)後,沙特選擇與巴基斯坦建立由中共促成的核聯盟。「午夜之錘行動」旨在摧毀伊朗的核能力,參與行動的飛機數量超過125架。而以色列9月9日對哈馬斯領導層在卡塔爾住宅區的空襲,並不足以成為導致沙巴結盟的威脅。

實際上,沙特與巴基斯坦的防務協議醞釀已久;9月18日,路透社報道了一位沙特官員透露,這一協議已討論多年。

這或許解釋了為甚麼在協議公開之前,巴基斯坦就已決定研發洲際彈道導彈(ICBM)。

在2024年12月19日的演講中,拜登政府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喬恩‧費納(Jon Finer)透露,巴基斯坦正尋求研發洲際彈道導彈(ICBM)。

他指出,巴基斯坦已開發大型火箭引擎,「巴基斯坦將有能力打擊南亞以外的目標,包括美國本土」。

然而,要攻擊華盛頓或洛杉磯,巴基斯坦需要射程約8,000英里的洲際彈道導彈,而這正好在朝鮮射程達9,300英里的「火星-18」(Hwasong-18)固體燃料移動式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範圍內。

巴基斯坦和朝鮮在發展核武器和遠程彈道導彈方面有合作歷史。由於「火星-18」很可能使用了中共的洲際彈道導彈技術,它也使用了中共設計的發射車。巴基斯坦可以選擇直接從中共獲取洲際彈道導彈技術,或通過朝鮮間接取得。

但這還不是全部;要建立可靠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能力,還需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以彌補敵方對主要核力量實施首輪打擊後的損失,這促使巴基斯坦需進口中國製造的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SSBN)或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SSB),或者採購由朝鮮製造的潛艇——朝鮮在2023年9月已成功下水一艘SSB,目前正在建造其首艘SSBN。

9月17日,沙特與巴基斯坦簽署的核協議,只是幾十年來中共核和導彈技術擴散的最新產物。早在1976年,中共黨魁毛澤東與巴基斯坦總理扎爾菲卡爾‧阿里‧布托達成協議,開始向巴方轉讓核技術。至1982年,中共已向巴基斯坦轉移了核彈設計圖,及製造核彈所需的高濃縮鈾。

1993年,布托的女兒、時任總理貝娜齊爾‧布托(Benazir Bhutto)據報道同意向朝鮮轉讓核武器技術,以換取遠程液體燃料導彈技術。有傳言稱,1998年5月巴基斯坦進行的六次地下核試驗中,有一次是朝鮮的核彈試驗。

2011年夏季,中共開始向朝鮮轉讓由航太科工集團製造的16輪導彈發射車,隨後在2012年4月15日的朝鮮軍事閱兵中,該車攜帶了一枚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的模型。

此後,所有的朝鮮液體燃料和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都由中國航太科工集團製造的發射車或其它更大型號車運載。估計射程達9,300英里的固體燃料「火星-19」是全球最大的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由11軸(22輪)的發射車運載——這有力地顯示出中共也協助了朝鮮發展彈道導彈技術。

沙特與巴基斯坦的新核協議,可能實現中共多年來協助並庇護伊朗核導彈計劃所追求的目標——即催生一個核導彈國家:迫使沙特與阿聯酋尋求直接或間接的中共核保護,從而使中共成為中東權力政治的仲裁者;使沙特、阿聯酋、卡塔爾與埃及脫離美國的勢力範圍;最終建立伊朗–阿拉伯核武聯盟,共同對抗以色列。

令人驚訝的是,9月24日在聯合國大會上,伊朗總統馬蘇德‧佩澤希齊揚(Masoud Pezeshkian)表示:「伊朗歡迎沙特阿拉伯王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這兩個穆斯林兄弟國家簽署的防禦協議,這是在政治安全與國防領域與西亞穆斯林國家合作建立全面區域安全體系的開端。」

可以肯定的是,華盛頓投入了巨大的外交資源,試圖制裁並遏制中共的核武與導彈擴散,同時也努力阻止巴基斯坦和印度成為核國家,並領導了數十年針對朝鮮核武擴張的制裁外交行動。

然而,這一長期努力以失敗告終。中共已將巴基斯坦和朝鮮扶植為核國家,而且中共很可能在推動巴基斯坦研發洲際彈道導彈(ICBM)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近期可能還會增補核導彈潛艇。

如果中共成功增強巴基斯坦的核能力,它將變得更加膽大,推動巴基斯坦為沙特的中國製「東風-21」(DF-21)導彈配備核彈頭,亦可能鼓動巴基斯坦和/或朝鮮向其它阿拉伯國家分享核武,甚至進一步武裝委內瑞拉與古巴等依賴中共的獨裁政權。

現在採取2011年就應該採取的行動還不算晚——明確向北京表明,其核擴散行為將導致其在政治和經濟貿易方面被美國及其盟友孤立。

正如本應在2011年就應該啟動的計劃,美國現在必須製造並重新部署戰區核武器至印太戰區,同時建造新型平台以增強美國在東北亞、地中海以及阿拉伯海-印度洋地區的核威懾能力。

為何不立即啟動一項緊急計劃,將美國海軍「維珍尼亞」級Block 5型核潛艇的大型垂直發射管從4個增加到16個?這樣一來,其搭載的2,300英里射程的常規快速打擊導彈的數量就能從12枚增加到48枚,同時迅速裝備小型核彈頭?

此外,美國還應開始與印度討論分享「金色穹頂」國家導彈防禦技術,以應對巴基斯坦和中共針對印度的核威脅。

共產中國促使沙特和巴基斯坦建立核聯盟,而美國經過數十年的外交努力未果後已別無選擇,只能研發和部署戰區核武器,並提供戰略導彈防禦系統,以遏制和威懾中共在中東及其它地區的核代理人及其未來的核擴散。

作者簡介:

瑞克‧費舍(Rick Fisher)是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and Strategy Center)的高級研究員。

原文:Saudi Arabia-Pakistan Nuclear Pact Leverages Decades of Chinese Nuclear Proliferation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