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富社會企業「香港開心D」今日(14日)公布最新「香港整體開心指數」調查結果,顯示本港整體開心指數為5.95分,較去年的5.63分上升0.32分,結束連續兩年下跌趨勢,創下疫後新高。不過,年輕一代尤其是Z世代的開心程度最低,傳統「U型開心曲線」已消失。

「香港開心D」自2015年起每年進行此項調查,以量度港人的開心程度和抑鬱情緒,並了解開心的背後原因,包括心理資本、價值觀、對外在環境的滿意程度及自評健康狀態。今年調查於7月23日至8月15日期間進行,成功收集2,067份有效問卷,結合線上調查及東華學院護理學院的面談形式。

調查發現,2025年香港整體開心指數止跌回升至5.95分(10分滿分)。這是自2022年疫情高峰後首次出現上升趨勢,較2024年的5.63分有所改善,但仍未恢復至2020年疫情前的6.16分。

今年調查首次以世代的年齡分組分析。Z世代(1997至2012年生)開心指數僅5.74分,Y世代(1981至1996年生)5.9分,X世代(1965至1980年生)5.96分,嬰兒潮世代(1946至1964年生)最高達6.63分。這打破傳統「U型開心曲線」模式,即年輕時開心高、中年降谷底、老年回升。Z世代成為最不開心一群,轉變與國際研究相符。

調查機構指,「心理資本」是影響各世代個人開心指數的關鍵,人的價值觀分為「知(認知)」、「情(情感)」、「行(實踐)」三層面,是建構「心理資本」的根基。調查顯示,港人在價值觀的「認知、情感、實踐」均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其中「尊重、誠信、包容與責任」等價值觀的分數均比往年輕微下跌,唯獨「關愛」一項維持不變。

Z世代心理資本與價值觀最薄弱

調查分析指,Z世代的心理資本與價值觀最為薄弱,價值觀恰是提升心理資本的關鍵。Y世代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影響,不僅對經濟狀況感到焦慮,身為最高比例擔負照顧者身份的一代,亦使其心理健康及抑鬱情緒症狀分數最差。相對而言,縱然嬰兒潮世代的開心指數較高,但其自評身體健康狀況與社會幸福感兩項因素均是其維持開心的隱憂。

和富社會企業研究及倡議督導委員會主席林筱魯建議,提升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培訓學生有效、合乎道德地運用資訊科技。價值觀教育必須從「認知」延伸至「實踐」層面,做到知行合一。

又建議,建立從校園到職場的心理銜接服務及過渡支持,推出「4Rs」職場版心理健康計劃(Rest休息、Relaxation放鬆、Relationship人際關係及Resilience抗逆力),加強心理質素及抗逆力。亦須完善家庭政策,促進世代間的溝通與理解,讓家庭成為對抗壓力的重要後盾。

針對高齡化社會方面,林筱魯建議善用長者鄰里中心,著重推廣社會連結與銀齡義工參與,讓銀齡持續投入社會事務,並建立同輩支持網絡,讓長者能持續貢獻社會。@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