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富社會企業「香港開心D」今日(15日)公布委託東華學院進行的「家庭開心指數」,今年分數為6.91分,是連續下跌3年後首次回升。研究團隊鼓勵市民多正向溝通,家人之間清晰表達意見,坦誠地交流情感,遇上困局共同解決難題;社會各界應增強鄰里及地區支援,並同時提升港人解決生活難題的能力。

東華學院護理學院在今年3月5日至26日期間收集了1,117份有效問卷,希望以科學實證的方法追蹤香港家庭開心的走勢,以及識別出影響家庭幸福感的因素,並作具體建議。

「家庭開心指數」以10分為滿分,由去年的6.43分上升至今年的6.91分,亦是連續下跌3年後首次回升,但分數尚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甚或疫情初期的水平,例如2021年分數為7.26分。今年有三分之一受訪者的家庭開心指數為6分或以下,屬一般甚或偏低水平。

各類細項指標方面,大部份分數均比去年上升。其中最影響家庭幸福感是「個人開心指數」,分數由去年6.09分上升至6.98分。研究團隊認為,這反映家庭成員自身的開心程度,會直接影響全家的幸福感。

其次是衡量家庭居住環境是否舒適的「家庭資源—心理資本」,由去年6.58分升至今年7.24分;第三個因素「家庭健康狀態」輕微上升至6.69分;第四因素「家庭溝通模式」分數則較去年輕微下跌0.29分。

研究結果亦顯示,「家庭資源—心理資本」較低的家庭,其家庭開心指數都會相對較低。「家庭資源—心理資本」分數反映住在家中感覺是否安全和舒適、遇到生活難題時是否懂得自己處理或未能尋求他人協助。

團隊分析指,居住環境是否舒適,並非與住屋大小成掛勾,重點在於居住環境狀況能否滿足家庭成員的心理需求。當家庭出現分歧時,雙方若果願意與家人維持互相溝通的受訪者,其家庭開心指數會較高。

比較擁有5歲或以下幼童、或13至18歲青年的家庭,需要照顧6至12歲學童的家庭開心指數相對較低,平均分數為6.86分。最影響著他們的因素依次為「個人開心指數」、「家庭溝通模式」以及「家庭健康狀態」。

鼓勵正向家庭溝通

「香港開心D」顧問、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石丹理教授鼓勵正向家庭溝通,家人之間清晰表達意見,坦誠地交流情感,遇上困局共同解決難題。

另一顧問、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方奕展建議,學校舉辦活動應考慮加強應用性,例如教授溝通技巧時;除家庭應用外,更可應用於家長自身職場及社交圈子中。他亦鼓勵家長為子女在升小學階段選校時,除了子女學術及前途考慮外,應加入家長自身可承受力及幸福感作考慮。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翟冬青呼籲,社會各界應增強鄰里及地區支援,並同時提升港人解決生活難題的能力。社福機構可定期推行改善家居環境、增強鄰里支援的活動,例如和富社會企業舉辦「升級再造」家居活動,為舊區家庭提供「執屋」服務,為其度身訂造傢俬。@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