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記者協會今日(17日)公布最新一期新聞自由指數,2024至25年的新聞從業員評分終止連續五年的跌勢,在2023年低位回升,最新綜合評分28.9,較2023年升3.9。記協認為,指數回升是正面跡象,然而數字仍處極低位,不反映香港新聞自由現況有實質改善。記協認為過去18個月香港新聞自由狀況未有顯著惡化,新聞從業員一方面習慣了在當前的香港新聞環境中工作,另一方面在尋找方法應對新聞自由挑戰。調查顯示,在10個影響因素中,受訪者評價「傳媒自我審查」評分最低。

記協今年8月12日至9月5日以問卷訪問以新聞為主要收入工作的本港新聞從業員,成功收回220名份回應,交由香港民意研究所負責數據整理及分析。記協表示,由於預算及環境因素影響,這次調查比往年略有延誤,公眾評分部份亦暫停一次,提醒讀者在詮釋數據時應加以注意。

受訪者中近75%年齡在40歲以下,從事新聞工作的平均年資為10.7年。159人(72%)為記者,46人為中層編採人員,7人表示任職總編輯。

傳媒「自我審查」最低分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以100分為滿分(10項因素,每項10分),越高分代表新聞自由情況越正面。最新綜合指數評分為28.9分,較上一次調查上升3.9分。

10項因素中,8項有改善,2項維持與2023年相同。升幅最顯著者為「取得資訊的法律保障」,平均分為3.5分,較2023年上升0.9分;其次是「傳媒顧忌批評特區政府」,平均分2.8分,較2023年上升0.7分,傳媒「自我審查」成最低分項目,僅1.8分,分數與2023年相同。「批評中央政府時有顧忌」,只有1.9分。

十項因素中得分最高者為「傳媒顧忌批評大財團」,與上次調查結果相同,平均5.4分,較2023年上升0.6分,反映新聞從業員認為相關情況在工作上較以往罕見。相較2013年,該項因素大幅改善,意味傳媒最顧忌批評的對象已非財團。。

其次的是「記者在採訪時受到人身威脅」,平均4.6分,較2023年上升0.5分,反映普遍新聞從業員對過去18個月裏記者的安全狀況評價有所改善。

「新聞傳媒在獲取報道所需的資訊時出現困難(如政府文件、官方數據、專家及市民意見)」為2.7分與2023年相同。

調查亦請受訪者評價對香港新聞自由的滿意程度,0分為「極為不滿」,10分為「極為滿意」,是次調查平均分為3分,較2023年數字上升0.5分。數字同樣反映本地新聞從業員對新聞自由的評估有輕微正面回升,唯滿意程度仍處於低水平。

(記協提供)
(記協提供)

部份新聞自由事件常態化

對於指數今年止跌,記協分析在今次調查覆蓋的時間裏,一些新聞自由事件(例如部份外籍記者簽證被拒)常態化,香港新聞工作者則積極適應當前的傳媒環境。記協認為今次調查指數回升,並不是因為香港新聞自由狀況在過去一年多出現顯著好轉,而是反映了香港新聞工作者在當前環境中的韌性。

同時,各項因素的評分水平均仍處低位。除了「傳媒顧忌批評大財團」一項是高於5分中間值,其餘9項因素皆低於5分,並有5項少於3分,形容香港新聞自由狀況仍然相對惡劣。

(記協提供)
(記協提供)

「傳媒自我審查」成為指數中最低分的因素,維持在1.8分的低水平。記協指,香港新聞媒體自我審查並不新鮮,自我審查自2013年新聞指數調查開始以來,一直為得分最低的因素之一,對香港新聞自由影響深遠。香港在2020年實施《港區國安法》以來,有傳媒被指控危害國家安全,社會間寒蟬效應,均加劇傳媒自我審查的程度。

記者續指,傳媒自我審查的方式往往有兩種:一種是新聞機構內由上而下的審查,由傳媒老闆或管理層向下層員工施壓,影響編採;另一種是新聞工作者自行審查,亦即編輯、記者,或任何不同崗位的新聞工作者,因為編採以外的考慮而刪減或改變報道內容。前者屬於機構式的自我審查,後者則為個人式的自我審查。

傳媒更傾向個人式自我審查

記協解釋,新聞自由指數調查裏,與「傳媒自我審查」高度相關的因素是「老闆或管理層向員工施壓」。在今次調查,「老闆或管理層向員工施壓」的分數為2.8分,較「傳媒自我審查」得分(1.8分)為高。這或顯示香港傳媒更傾向個人式的自我審查。

這次調查亦有4條題目關於傳媒自我審查的具體情況。該4題分別請受訪者評論,在過去18個月,有沒有發生上司或管理層因為擔心報道得罪大財團,特區政府,或中央政府而要求修改或刪除內容,以及受訪者有沒有因為個人擔心報道可能會引致負面後果而自我審查。0分代表「完全沒有出現」,10分則代表「極為普遍」。結果顯示,最常見的自我審查情況,是受訪者個人因為擔心報道會引致負面結果而作出的自我審查(平均5.5分),而其餘3個選項的平均分未達到5分。反映相關情況較為少見。記協認為,相比上司或管理層因為擔心報道得罪權貴而要求刪節,新聞工作者因為個人擔心報道會衍生「負面影響」而作出自我審查是更普遍的現象。

記協指,目前香港新聞自由的重大挑戰,是新聞工作者能否避免個人式的自我審查。新聞工作者在當下香港新聞自由環境,有甚麼顧慮、擔憂,在新聞工作上作出何種對應、調整,以及他們對於報道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有甚麼理解,是值得業界及關心香港新聞業的人士追問的問題。

另外,其它機構的社會民調陸續停止,記協主席鄭嘉如表示,目前做民調雖面對操作及預算上的困難,但運作上沒受壓力,不會特別擔心。@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