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節氣一到,西風急急奏起秋曲的尾聲。「霜降」是黃曆九月中氣,也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在陽曆10月22—24日之間到來,下一個節氣就是立冬了。黃河流域一帶在此節氣中降初霜(地面或物體表面溫度低於0°C了)。

霜降來臨  冉冉歲將晚

《逸周書‧時訓》記載霜降三階段的物候:「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五日,草木黃落,又五日,蟄蟲咸俯。」霜降時,豺獵獸,草木搖落復歸大地,蟄蟲縮在洞穴裏,不論動植物都準備過冬了。白居易《歲晚》一詩描繪此時的節景: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將宴,物皆復本源。

《詩經.豳風.七月》吟:「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朱熹解釋「肅霜」就是「氣肅而霜降也」(《朱熹 集傳》)。在黃河流域立足的中華民族的古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活節奏分明,霜降之後將迎來天冷地凍的冬藏,在秋冬轉換的轉角處,秋紅繽紛染山野,恰給人一年最美的收藏。元代劇作家王實甫一曲:「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點染霜降的畫布,讓人自裁自家的相思。

天地畫布,霜降之美,最是人間想念的季節。(野上浩史/大紀元)
天地畫布,霜降之美,最是人間想念的季節。(野上浩史/大紀元)

霜降  敬天秋祭

豔豔秋紅中,霜降氣肅,萬物待冬藏,寒氣也暗暗侵人,給人悽愴之情。《禮記‧祭義》記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霜降之寒滴在心頭特是悽愴,因為冬天將來,一年將逝!此時,人間崇敬天地、感念創物主的心意也特是深刻,《禮記‧祭義》云「君子合諸天道」舉行秋祭,就是這種心意的表現。

霜降感時念親的故事

霜降時節讓人感到悽愴不僅因為寒冷,還有一個原因,鄭玄解釋:「感時念親也。」古代有一個感人深刻的孝子故事,就發生在霜降季節。

周宣王時代有個仁厚孝子尹伯奇,他是周朝上卿尹吉甫之子。尹伯奇母親死後,父親娶了後母。後母所生之弟讒言陷害尹伯奇,父親並不信,然而後母護短,竟然故意設局陷害尹伯奇。尹父遠遠地被設計的一幕假象給騙了,盛怒下把尹伯奇趕出家門。

孝子尹伯奇自傷清白無罪卻被逐出家門。雙降時節,他在郊野彈《履霜操》表明自己的心跡和節操:「履朝霜兮釆晨寒,考不明其心兮聽讒言,孤恩別離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歿不同兮恩有偏,誰說顧兮知我冤。」

這一天當周宣王出巡,父親尹吉甫隨從時,傷心的尹伯奇藉機唱出自己的心曲。宣王聽到了他的《履霜操》,發自心底道:「此孝子之辭也。」於是尹吉甫從荒野把兒子伯奇找了回來,也終於明白了兒子的冤屈。尹伯奇的《履霜操》傳到後世,被漢代蔡邕收錄在《琴操》中,成了古琴曲代表曲十二操之一。

二千多年後,孝子黃庭堅聽到《履霜操》,心有慼慼焉,就作了《聽履霜操》一文,感時念親,表現了對父母深摯的體貼:「……我行于野兮,不敢有履聲。恐親心為予動兮,是以有履霜之憂……」他表達了遊子細膩的孝思,行走在郊野,唯恐輕輕踩在霜上窸窸窣窣的腳步聲,都會驚動親心為遊子擔憂!孝子的「履霜之憂」就這麼傳了下來了,成了一則歷史的典故。霜降,最是想念的季節!孝子的孝心傳聞天地間!

霜降節氣食俗

逢霜降令人食指大動的美食,久遠以來傳說中的代表有菊花酒、螃蟹和栗子。

霜降節氣和九九重陽相近,民俗喝菊花酒的習俗已經非常久遠了。中國古代從漢代就有黃曆九月九日「重陽」飲菊花酒的習俗。黃菊從寒露節氣展華顏,耐久經霜,持續在晚秋盛展芳華。「園林盡掃西風去,唯有黃花不負秋」,菊花開花時長,花中「仙冠」非菊花莫屬。仙菊做酒有長壽酒美譽。

園林盡掃西風去,唯有黃花不負秋」,人稱菊花為「壽菊」,可以延年益壽。(Shutterstock)
園林盡掃西風去,唯有黃花不負秋」,人稱菊花為「壽菊」,可以延年益壽。(Shutterstock)

根據漢時《西京雜記 古今逸史本》記載:「菊華(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華酒。」採下菊的花瓣與莖葉外加黍米,釀造一年熟成菊花酒,有助於延年益壽。

寒露時節就有蟹上市,到霜降時肥美有加,得「霜螯」之名。蘇軾推薦「石蟹之霜螯」為蟹中珍品。因霜降的加持而得的美食除「霜螯」之外,還有「霜栗」。栗子在黃曆九月霜降後成熟,故得「霜栗」之稱,「霜栗」做成飯,是為節物一美。李白的《夜泊黃山》詩有此食俗剪影,詩吟:「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提盤飯霜栗。」宋代陸游《對食戲詠》說「霜栗大如拳」,果然霜降之栗,力不虛傳。

霜降節氣,中醫建議零食吃板栗。(Shutterstock)
霜降節氣,中醫建議零食吃板栗。(Shutterstock)

霜降節氣,中醫建議零食吃板栗,而水果要吃柿子。俗傳柿「多壽」,的確,柿子摘下後遠比其它果實耐久放;而且柿子有益於養生。《本草綱目》讚頌柿子︰「諸柿(各種柿子)食之皆美而益人。」

《本草綱目》讚頌柿子︰「各種柿子食之皆美而益人。」(Shutterstock)
《本草綱目》讚頌柿子︰「各種柿子食之皆美而益人。」(Shutterstock)

霜降養生要項

《黃帝內經》這部華夏養生寶典,揭示人的養生原則,強調「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秋天「養陰」就傚法了天地陰陽變化,而養生方法要「和於術數」,簡單地說,就是在自然規律中找出養生之要術。

1.霜降保健原則  順應自然

晚秋肅殺、寒氣侵人,秋氣傷肺。中醫師提醒人保健之道,身上要添衣保暖全身,身內要重潤肺、保暖腸胃,以增強身體的防衛之氣。晚秋的生活作息延續早秋、仲秋的早睡早起(與日出同步),但是老年人、患有腸胃疾病、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人要特別注意,早上出門運動則要緩緩時間,不要犯晨寒。

運動也以順應自然規律的養收為好,避免激烈和過度運動。中醫師林貴建議以「調氣調神」為主的氣功,使人體上下氣機貫通,以增強肺臟的功能,避免激烈運動的大汗淋漓,造成津液外泄,違逆養陰之道。

2.霜降飲食 潤肺健脾養胃

霜降乾燥,呼吸系統的病症好發,所以要潤肺。「肺主皮毛,與大腸相表裏」,所以潤肺的同時要重視健脾養胃。健脾養胃也是強健身體衛氣的前線。生冷的、堅硬的食物,或是讓人燥熱的辛辣食物,都是深秋養生的禁忌。

3.霜降宜平補養身

藥補不如食補,霜降時節宜平補。中醫有「春升補、夏清補、長夏淡補、秋平補、冬溫補」的主張。霜降仍餘留秋燥之氣,所以尚不宜溫補。

中醫大力推薦,健脾養胃、養陰潤燥,以米粥暖胃、生津效果好。《本草綱目》引用張耒《粥記》說每天清晨起來吃一大碗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良」。《本草綱目》列舉了常食的粥品,如:葵菜粥、百合粉粥、菜粥、松子仁粥都很適合霜降時節的平補。中醫還建議在雪耳蓮子湯、小米粥內可以放一些薏仁、川貝、白果、杏仁搭配,可潤肺化痰、潤腸通便。還有淮山湯、蓮藕汁、蓮藕湯,也都是養肺潤燥的好飲食;利用蜂蜜潤肺,枇杷化痰、滋陰養肺,糯米生津益氣,都是潤秋燥養肺陰的好選品。

適合秋季平補的秋葵粥品。(容乃加/大紀元)
適合秋季平補的秋葵粥品。(容乃加/大紀元)

4.霜降按穴道  簡易保健

霜降節氣時,自己按摩自身穴道可以保健。例如,按、捏、揉雙手虎口上的合谷穴,可以保健呼吸道和腸胃、舒緩高血壓。按壓鼻孔兩側的迎香穴,對怕寒過敏的鼻病都有效。

圖示:合谷穴位置。(大紀元製圖)
圖示:合谷穴位置。(大紀元製圖)

圖示:迎香穴位置(大紀元製圖)
圖示:迎香穴位置(大紀元製圖)

《禮記‧月令》記載:霜降時節「霜始降,寒氣總至」。然而,即使天地寒氣在霜降時節都降臨了,然而,天地也留給人許多霜降美物,讓人去品味節氣之美、去享用養生之趣,去過個好深秋,寫畫自己最是想念的記憶。#

看更多【節氣與生活】系列。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