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資訊署(EIA)預計,未來一年美國的能源消耗量將創歷史新高。一份新報告同時強調,「能源效率不應等同於能源短缺」,呼籲政府與產業界支持「所有可靠的基載電源」,並推動多樣化的能源組合。
獨立女性論壇(Independent Women's Forum)能源與保護中心主任霍夫曼(Gabriella Hoffman)在接受霍士數位新聞(Fox News Digital)採訪時表示,「我認為能源效率與能源充足並不矛盾。這也是為甚麼『能源富足』這一理念能在私營部門、公共部門以及特朗普政府內引起如此強烈共鳴。」
她強調,「增加美國本土能源的生產與消費對我們整體經濟而言是件好事,這並不是壞事。」
能源富足與經濟需求
周一,霍夫曼的最新報告獨家發布於霍士數位新聞頻道,該報告指出經濟繁榮與環境保護密不可分,並強調「能源效率不應等同於能源短缺」。
報告指出,隨著製造業、科技業、交通運輸、冷氣機使用及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持續攀升。滿足這些需求,意味著美國可減少對中國、伊朗、俄羅斯等這些國家的依賴,這些國家可以「為追求廉價能源不惜破壞環境」。
「隨著社會日益繁榮,我們必須滿足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美國增加能源生產與消費並非壞事。」霍夫曼表示,「我們應該摒棄『能源富足會損害環境』的觀念,也不應強行推動完全脫碳、100%依賴再生能源的經濟模式。」
她認為,目前美國在能源供應方面仍存在風險,「我們有大量能源消耗者,但卻缺乏足夠可靠的能源來支撐這種消耗,這使我們陷入危險的境地——這正是賬單飛漲、能源價格普遍走高的原因。」
推動所有可靠基載電源
美國能源資訊署本月初預測,未來兩年電力消耗將達歷史新高。2025年預計達4.191兆千瓦時,2026年將增至4.305兆千瓦時,均高於2024年的4.097兆千瓦時。主要增長動力來自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的高速發展。
霍夫曼呼籲政府與產業界支持「所有可靠的基載電源」,並推動多樣化的能源組合,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核能與地熱能,而非片面淘汰傳統能源、過度依賴再生能源。
根據報告,天然氣目前在美國發電結構中佔比最高,達43.1%,其次為核能(20%)、煤炭(16.2%)與地熱能(0.4%)。報告並預測,在「淨零排放」政策下,美國經濟到2040年可能面臨7.7兆美元的GDP損失,到2028年恐失去120萬個就業機會,電價則可能上漲19%。
各州實現能源獨立與監管改革
霍夫曼認為,美國的能源獨立必須由全國共同推動,「全美50個州都應致力於實現能源自給。僅僅依賴德州、賓夕凡尼亞州等傳統能源州是不夠的。」
她指出,各州雖可自主決定能源政策,但若過度依賴太陽能與風能等不穩定能源,「最終將面臨能源短缺的風險」。
從政策角度來看,霍夫曼對特朗普政府推行的「能源放鬆管制」與「市場主導」方針給予肯定,「他們正在彌補失去的時間,讓市場——而非政府——決定哪些能源能發揮作用,哪些能獲得公眾接受與支持,確保電力與相關產品能及時送達美國民眾手中。」
她表示,若能簡化審批流程、減少繁瑣監管,並允許企業公平獲取公共土地與水域租賃權,「能源富足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
霍夫曼認為,過度監管仍是美國能源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國家環境政策法案》(NEPA)原本是許可改革的基礎,但由於缺乏現代化,它反而阻礙了我們建設新的核能、煤炭、天然氣、地熱及水電設施。」
她呼籲,「推進許可改革不僅能釋放更多國內能源,也能以負責任、安全的方式確保國家安全利益。」
現實最終會迫使利益團體讓步
針對環保團體對「能源富足」的批評,霍夫曼表示,這場辯論已到關鍵時刻。「他們是時候與時俱進了。儘管一些團體因既得利益或資金來源而難以轉變立場,但現實最終會迫使他們讓步。」
她表示,許多傳統環保人士如今也承認天然氣的必要性,「隨著能源需求與電價持續攀升,現實會證明,單靠可再生能源並不足以支撐我們的經濟。」#
(本文參考霍士數位新聞相關報道)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