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計劃收緊俗稱「永居」的「無限期居留」(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 ILR)資格,其中包括將居留年期要求由5年大幅延長至10年。國會下議院內政事務委員會(Home Affairs Committee)周二(21日)宣布展開6個星期諮詢收集意見,直至12月2日。上月底,有當地傳媒引述消息指香港BNO簽證計劃或轄免於新政策規定,但政府至今仍未交代。

ILR賦予持有人在英國永久居住、工作、並享用公共福利的權利,被視為成為英國公民的最後一步。獲得ILR身份滿12個月後,持有人即可申請入籍成為英國公民。根據政府初步公布的改革藍圖,移民路徑所需的5年居留期將被延長至10年。政府解釋,此舉旨在確保移民在獲得永居所帶來的穩定生活和福利之前,已對英國作出「相稱的貢獻」(proportionate contribution)。

政府建議引入一套「積分制」,為對英國經濟及社會有貢獻的移民提供一條較快的永居路徑。初步構思中,可獲加分的「貢獻」因素包括:擁有穩定工作、持續繳納國民保險(National Insurance contributions),以及積極參與本地社區活動,例如擔任義工。此外,改革方案亦提出提高對申請人英語能力的要求,申請者未來需要證明自己擁有比現行標準更高的英語流利水平。

國會下議院內政事務委員會今日啟動名為「定居路徑」(Routes to Settlement)的專項研究,將深入研究政府提案背後的理據是否充份,並評估其潛在影響,社會各界可於12月2日或之前提交意見書。

研究問題包括新的定居路徑對移民人數及定居率的影響、對商界和僱主在招聘國際高技能員工方面可能帶來的影響、對已在英國的移民家庭可能帶來的影響、對移民的社會融合可能產生的潛在效應;如何定義和量化對英國的「長期貢獻」;新規則應設立哪些豁免條款。

屬於在野保守黨的內政事務委員會主席龐碧琳(Karen Bradley)表示,更改有關誰有權獲得ILR的規則,很可能會帶來複雜而廣泛的影響,今次研究旨在了解政府的提案在多大程度上有助於他們實現其移民目標及更廣泛的政策方針。

她強調,委員會不僅會審視這將如何影響英國的移民狀況,還會探討更廣泛的問題,包括對經濟、社會融合的影響,以及對那些期望申請來英國生活和工作的人士所造成的衝擊。

上月底,英國《電訊報》引述消息報道,「5+1」變「10+1」適用於已在英國居住但未獲ILR的人,但「香港人、烏克蘭人等已經根據官方計劃逃離至英國的人士可獲豁免新的10年規則」(Groups such as the Hong Kongers and Ukrainians who fled to the UK on official schemes will be exempt from the new 10-year rule)。@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