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共商務部突然發布了多條稀土管控通告,不僅對稀土出口嚴加限制,而且規定凡是使用中國稀土達到0.1%的產品都不可以出口到中共貿易限制的國家,否則將面臨斷供和追責。
顯然,中共之所以在中美關稅激烈博弈之際打出「稀土牌」,是基於這樣的自我認知:中國稀土佔全球出口70%,加工佔全球 90%。稀土是製造半導體、製造導彈、飛機、電動車等高科技設備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沒了稀土,西方高科技產業將死翹翹。
中共的稀土禁令一出,特朗普極度憤怒,不但嚴厲譴責,而且立馬宣布從11月1日起對中國加徵100%關稅,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共祭出的稀土管制措施確實戳到了西方的軟肋。
但美國和西方真會被中共稀土的長臂管制擊垮嗎?「稀土牌」的殺傷力究竟有多大?其效力又能維持多久?
我的看法是,短期內這張牌確實會對美國和西方的高科技產業產生不小的衝擊,但不會也不可能擊垮美國和西方,而且其效力將很快遞減。
理由是:
第一,中共雖然禁止稀土出口,但不可能對西方完全斷供。
從中國國內產業結構來看,目前約有六成稀土企業處於虧損狀態。若在此背景下進一步收緊出口,絕大多數企業將面臨資金鏈斷裂與倒閉風險。而在國際市場價格因管制而暴漲、合法出口受限的情況下,走私立刻成為一條高利潤、低機會成本的生存通道。
歷史經驗亦可驗證這一點:2010年中共首次實施稀土出口配額制度後,走私量迅速攀升,佔到總出口量的三成左右。可見,行政管制並不能有效阻斷市場套利的動力。
與外匯管制相似,當政策造成官方與黑市之間的巨大價差時,市場力量總會通過地下通道尋求平衡。稀土越限,走私越活躍,這幾乎是經濟學的自然結果。雖然政府可以通過嚴刑、數字溯源和跨部門監管等手段提高走私成本,但難以徹底根除其存在。管不住走私,稀土管制的殺傷力必然大大減弱。
第二,日本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即持續以超出實際需求量的規模進口稀土,並將稀土列入國家戰備儲備體系。公開資料顯示,日本官方設定的最低儲備標準為180天,但外界普遍推測其實際儲量遠高於這一水平。考慮到日本甚至在對美談判中釋放過「可動用稀土交換關稅讓步」的訊號,其庫存規模應不容小覷。這意味著,即使中共強化稀土出口管制,其施壓效力也將因日本的提前囤儲而顯著弱化。
第三,稀土不是只有中國才有,西方和其它國家也有,只是開採稀土對環境和水質的污染非常嚴重,所以西方才不開採。現在中共把稀土作為武器,正好幫美國和西方掃除了環保障礙,加快它們的稀土開採。
事實上,2010年中共限制稀土出口後,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和澳洲已紛紛啟動稀土自主計劃,澳洲稀土礦產今年暴增三倍就是最好的證據。短短數年內,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中的份額已從九成下降至七成,並仍在加速下滑。
多家國際機構的中期預測顯示,隨著美國、澳洲、東南亞等地稀土項目在 2024—2026 年間集中釋放產能,以及回收技術進場和下游節約用稀土技術的發展,到 2026 年稀土可能不再具有結構性稀缺屬性,甚至在2027年出現階段性供給過剩的情形。這意味著,中共將稀土作為戰略籌碼的有效時間窗口極為有限。換言之,中共真正能夠在稀土議題上施加壓力的時間,不是長期而是倒計時——一旦全球供應進入過剩區間,任何形式的長臂管制都將失去戰略意義。#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