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0月13日發布的報告,針對必需抗生素的抗菌素耐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現已「普遍存在」且不斷上升,用於治療血液、胃腸道和泌尿道常見感染的首選藥物正「日益受到影響」。

該報告檢查了來自104個國家報告的2300萬例感染,並分析了針對八種常見細菌病原體對22種抗生素的耐藥性,這些病原體負責四種主要感染類型:血液感染、泌尿道感染、胃腸道感染以及泌尿生殖道感染(如淋病)。

報告指出:「在2023年,全球約六分之一經實驗室確診的細菌感染是由抗生素耐藥細菌引起的。」「AMR的趨勢顯示,來自革蘭氏陰性細菌病原體的威脅正在增加。」

革蘭氏陰性菌是一種具有額外脂質外膜的細菌,這層外膜在阻止許多抗生素滲透到細菌細胞中起著關鍵作用。由於其對抗生素的高度耐藥性,這些細菌構成了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

抗藥性趨勢:關鍵藥物面臨挑戰

報告顯示,在2018年至2023年間,40%的病原體-抗生素組合的AMR有所增加,年增幅落在5%~15%之間。

革蘭氏陰性菌:報告指出,在主要的革蘭氏陰性病原體,包括大腸桿菌(E. coli)、肺炎克雷伯菌(K. pneumoniae)和沙門氏菌(Salmonella)中,對某些抗生素,特別是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s)和氟喹諾酮類(fluoroquinolones)的耐藥性正在增加。

報告稱:「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因為這些抗生素對於治療嚴重感染至關重要。」

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導致嚴重血流感染的三種主要革蘭氏陰性病原體中,這兩者對碳青黴烯類的耐藥性正在上升。肺炎克雷伯菌和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對碳青黴烯類的耐藥性與高致死率相關,在受感染者中超過30%。

非傷寒沙門氏菌:全球對氟喹諾酮類的耐藥性頻率也在上升。報告稱,這些病原體因其廣泛傳播而特別難以控制。

治療困境:新抗生素研發緩慢

世衛的報告警告,許多這些抗生素耐藥病原體的可治療性處於「低到中等偏低」的水平。

報告稱:「預防這些感染往往很困難。」「與此同時,抗生素藥物開發渠道仍然薄弱,不太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為幾種最緊迫的威脅提供有效的替代方案。。」

區域差異與全球警報

歐洲地區的AMR頻率較低,約十分之一的感染具抗藥性。

西太平洋地區最低,約十一分之一的感染具抗藥性。

東南亞和東地中海地區的AMR最為頻繁,近三分之一的感染屬於此類。其次是非洲地區,約五分之一的感染具抗藥性。

世衛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10月13日的聲明中表示:「抗菌素耐藥性正在超越現代醫學的進步,威脅著全球家庭的健康。」

他強調,必須負責任地使用抗生素,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正確的藥物、高品質的診斷服務和疫苗。

在過去幾周,多個全球衛生機構已針對AMR感染發出警報。

上個月底,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警告,產生NDM的碳青黴烯類耐藥腸桿菌科細菌(NDM-CRE)出現「顯著增加」。NDM-CRE屬於一類對強效抗生素有抗藥性的細菌。

9月11日,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關於一種多重耐藥真菌在該地區醫院快速傳播的警報。

CDC估計,美國每年發生超過280萬例AMR感染,導致超過35,000人死亡。#

作者簡介:納文.阿特拉普利 (Naveen Athrappully)是《大紀元時報》負責報道商業與國際新聞的記者。

原文 WHO Warns of Widespread Resistance Against Antibiotics Worldwide 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