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星期日,英國夏令時間終止,開始俗稱「冬令時間」,時鐘撥慢一個鐘,與香港時差由7小時回復到8小時。不要小看這一小時的差別,今年身體對這個差別特別敏感,雖然理論上我們獲取每天仍獲取相同數量的自然能量,但由於起床時間沒有隨「冬令時間」提早一小時,所以「冬令時間」客觀上讓我們少攝取一小時的自然能量,太陽也突然提早一小時下山,身體彷彿一下子進入了嚴冬。
嚴冬,亦出現於香港教育界。對中共而言,歷史是意識形態重鎮,所以反送中運動後歷史教育成為「刮骨療毒」重點招呼的對象。歷史教育不再容許思辯解迷,學生只能如公社科般接受由政權灌輸的單一史觀。過去幾年歷史科課程雖然不變,但在考評局積極配合下「敏感」課題如香港政治史絕不設題。今年教育局正式宣布「優化」DSE歷史科課程,筆者曾詳細分析,於此不贅。筆者主理的教育平台《教育刺針》最近再收到兩篇讀者評論,反映業者憂心忡忡。
為甚麼憂心忡忡?因為歷史應讓史實說話,而不是作為官方傳聲筒。如果歷史科墮落成政治教育一部份,歷史科便應更名為偽史科。
如何證明香港中學現在教的是歷史還是偽史?筆者準備了以下幾項「測試劑」,供師生使用。
第一,香港是否殖民地?香港的英治史,絕大部份時間是英國殖民地。香港1841年開埠,1842年《南京條約》簽署,1843年中英兩國交換條約文本之日,《香港憲章》生效,當中確定香港的地位是「殖民地」。自此以後,「Hong Kong」和「The Colony」便成為香港最常見的稱謂,1997年主權移交之時本港仍有不少法例趕不及修訂,以致九七大限之後香港法例仍存有「Colony」一語。
現在坊間以錯誤史實為據的、「七十年代取消香港殖民地的身份」,只是史盲水平之作。首先聯合國無權干預會員國國內事務,此外香港榜上有名的那份名單叫「非自治領名單」而非「殖民地名單」;最重要的是,中共當時向聯合國遞交的文件,並非說港澳不是殖民地,而是說兩地「不是一般的殖民地」。換言之,當時中共並無否定港澳殖民地的身份,只是它們不可以像「一般」殖民地般爭取獨立。
第二,香港只有「回歸」這個本土政治節日?七一回歸對中共固然重要,它標誌著「一雪國恥」,它當然極希望香港學生也熱烈擁抱祖國和民族主義。然而作為香港人,1月26日香港開埠也許比「回歸」更有意義。作為歷史科學生,應有空間討論「開埠」與「回歸」,哪個對香港的影響更大。
第三,孫中山也成為condom?一直以來,香港的中史和歷史科一大特色,是會將孫中山革命與香港扣上緊密關係,然而九七主權移交後出現了令人譁然的風景線:大大聲講完香港對孫中山和晚清革命的重要性後,教育界和全社會便對「台灣」噤若寒蟬,以致每逢雙十節都會有人阻止遊人接近屯門紅樓。
如果香港仍然尊重歷史、仍願意證明政治沒有進入學校,請鼓勵學校雙十節到訪紅樓、請還原真正的香港殖民地歷史。◇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