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潛水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上一次是在疫情前的最後一趟旅行,2020年去日本石垣島。那時是1月的冬天,水冷得透心,但當我在藍綠色的海底看到一隻悠然游過的海龜,所有寒意都一掃而空。之後我也試過很多次浮潛,例如在日本沖繩、澳洲開恩茲、馬爾代夫等地方。每次看到清澈的海底世界和五顏六色的魚群,我都覺得特別平靜和嚮往。那份寧靜的感覺,讓我覺得潛水是繼滑雪之後,第二個讓我著迷的戶外活動。

這次正式學潛水,其實要感謝我在滑雪時認識的一位教練。他平時會在悉尼開潛水班,還能考取Open Water Diver License(開放水域潛水員證書)。等了一陣子,終於等到澳洲踏入初夏,我正式報名參加他的課程。

星期五下班後,我去了他家上理論課。3小時的課程中,教練耐心地講解潛水的基本理論和背後的科學原理,例如水壓的變化對身體的影響、如何安全地上升與下降、氣瓶與調節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潛伴制度的重要性。他還拿出整套潛水裝備,一邊講一邊示範。雖然我以前潛過幾次水,但這次才真正明白,潛水不是「背氣瓶游泳」那麼簡單,而是一門講求冷靜與安全的學問。

第二天一早,教練開車來接我們去Mosman的Clifton Gardens(Chowder Bay)。這裏是悉尼很受初學者歡迎的潛點。潛水前,教練仔細講解每件裝備的穿戴步驟和安全守則,還介紹我們當天會練習的技巧,例如面鏡進水清除、水下脫穿浮力控制背心和鉛帶、中性浮力控制等。剛下水的時候,我和朋友都非常緊張,那種對深水的陌生感讓人有點害怕。教練用手勢示意我們慢慢呼吸、放鬆肩膀,用腹部呼吸。習慣水中的感覺後,我們逐個完成練習,雖然中途也吞了幾口海水,但整體算是順利。

星期天,我們去了Manly。這裏的水質比昨天更清澈,能見度更高。一下水就看到魚群在我們身邊穿梭,還遇到幾隻小型魔鬼魚。那一刻真的覺得夢幻。那天主要是複習前一天的技巧,並練習新項目,例如受控緊急上升(CESA)、浮力調整以及與潛伴互助的安全演練。完成所有訓練後,教練帶領着我們自由潛了一會兒。那短短的十分鐘,我漂浮在透明的水中,看着魚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心裏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平靜。最後我們完成筆試,正式拿到開放水域潛水員證書。

來澳洲之前,我從沒想過會在悉尼學潛水。教練說,其實新南威爾士州也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潛點,不只是開恩茲。像Nelson Bay、Jervis Bay、甚至Montague Island,都能看到豐富的海洋生物,例如海豹、藍鱸魚、海藻海龍等。想到這些,我已經在計劃下一次潛水旅程。
來到澳洲後,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多嘗試一些在香港做不到的事情。沒想到,繼滑雪之後,又多了一樣讓我愛上的活動——潛水。每次在水裏聽着自己的呼吸聲,我都更確定,這片海,正在慢慢讓我愛上這個地方。

如果你也不想在悉尼只去歌劇院、塔橋這些遊客景點,而是想體驗潛水、甚至考牌,不妨追蹤IG帳號@vivid_scuba,說不定下一次,我們會在水底相遇。◇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