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今年第二季有6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其中有盲腸炎患者被錯誤切除輸卵管。
醫院管理局昨(10月31日)發表最新一期《風險通報》。6宗事件包括3宗錯誤部位施行程序個案、2宗手術/介入程序後遺留工具或醫療物料在病人體內個案,及1宗住院病人自殺個案。另外,有15宗據重要風險事件類別呈報的個案,包括14宗藥物事件及1宗錯誤辨識病人身份。
切盲腸變切輸卵管
被錯誤切除輸卵管的盲腸炎患者,接受由一名資深外科醫生的操刀的手術。期間切除一處輕度發炎的管狀結構,不過過程中出現併發症,患者卵巢囊腫破裂並持續滲血,在現場專家支援下成功止血。患者之後發燒和腹痛,隨後的電腦斷層掃描(CT)顯示被切除的管狀結構可能為盲腸,病理報告證實切除的組織為輸卵管。之後病人再次接受腹腔鏡盲腸切除手術,術後恢復順利並出院。
局方稱,會加強住院醫師執業範圍的框架,依據臨床工作基準評估準則,包含監督、指導與評估機制,並加強團隊的資源管理訓練。
翻查資料,明愛醫院6月公布一宗同類事件,涉及一名48歲過往健康良好的女病人。
癌病患者吊頸亡
另外,一名有轉移性胰臟癌病史的患者,因雙下肢水腫入院,患者入院時情緒穩定,未發現任何自殺風險。經臨床評估後,醫療團隊告知患者其胰臟癌已轉移至肝臟和腹膜,患者表示願意接受紓緩性化療(palliative chemotherapy)。
翌日早上,患者被發現昏迷,頸部繫有繩索,繩的另一端繫在床頭衣架上。醫護人員立即急救,但患者終過世。局方稱事件中所使用繩索的來源不明。
局方表示,會加強高風險病人安全管理措施,即使初次評估未顯示自殺風險,仍應持續觀察病人情緒及行為變化,並促進跨專業團隊溝通與支援,及定期檢討病房環境安全措施。
逾39厘米胃喉留病人體內
至於遺留醫療物料在病人體內個案,涉及一名臨時本科護理學生。當時一名護士指示其在病人接受吞嚥內視鏡檢查前,移除鼻胃管(胃喉)。但是,護士未直接監督學生移除過程,且未檢查鼻胃管的完整性。檢查完成後,病人接受胸部X光檢查,顯示體內仍殘留一段鼻胃管,隨後取出。
《風險通報》附上的圖片顯示,該喉長逾39厘米。局方強調,臨時本科護理學生在執行任何臨床程序時,必須有註冊護士直接或近距離監督,並將「鼻胃管移除及完整性檢查」納入新進人員與學生臨床實習訓練的必修內容。@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