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位自號「唐八郎」的神人,他本來是青城山趙家的孩子,父親是青城山下的趙老。平日他們家就十分喜愛道家思想,經常接待雲遊的道士。唐八郎十來歲時,似乎得到了道家修煉之法的一些傳承,一天從家裏失蹤了,直到兩月之後,才從青城山後的大磐石上找到他,把他接回家了。從此他有時說一些別人聽不太懂的話,但事後又都得到了應驗。

比如他曾經爬到樹梢上大喊「青城市中水且至」,果然第二天縣裏市集就發生了火災。古代常常把發生火災稱之為「走水」,大家才明白他在事先就預見了未來的災禍。他又曾經撫摸一株大樹,不停嘆息,別人問他原因,他說:「此樹可以做父親的棺木。」果然不久後,他的父親趙老就去世了。後來他又說:「張天師在仙井(現在的四川井研、仁壽一帶),我要同他一起去雲遊。」從此,離家到仙井遊歷,每晚睡覺時體外有一層白氣,睡房之外的人都能看見。

當地人員彥材,年紀已經很大了,卻依然熱衷於科舉,經常自稱:「我的流年運氣和何文縝丞相一樣,未來一定高中。」南宋紹興庚午年(公元1150年),員彥材又去參加科舉,出發前,唐八郎前來拜訪。唐八郎把他家的容器都倒扣在地上,眾人不知何意,此時唐八郎說了句:「秀才出去狀元歸,可賀也。」員家聽後,全都高興極了。

員彥材在考場上考試時,監考的一位太監發現他的白襴(lán)衫上似乎做了記號,有作弊的嫌疑。員彥材反覆解釋這只是自己失誤沾染上去的,根本不是甚麼作弊的暗號,可還是被監考官趕出去了。後來因為當年有皇帝的「升甲恩」,就是一些特批的名額,照顧特殊情況的考生。員彥材因為年紀太大了,符合了可以被照顧的特殊情況,被特批恩賜為「五甲」的最後一名。

宋代科舉把「進士」分為五等,稱為「五甲」,明清時期把「進士」分為三等,稱為「三甲」。進士的第一名稱為「狀元」,那麼進士的倒數第一名,也就是最後一名,被戲稱為「擔榜狀元」。宋代趙升《朝野類要》:「戲謂五甲末名為擔榜狀元。」清代梁章鉅《稱謂錄》:「今無五甲,是三甲末名亦稱擔榜狀元矣。」此時,大家才明白唐八郎當初把員彥材家的容器都倒扣在地上,是預言他將成為倒數第一名,成為「擔榜狀元」,這才是「秀才出去狀元歸」的真實含義。

──轉自正見網#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