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半導體企業的控制權爭奪案,竟成了中美歐三方博弈的縮影。中國聞泰科技(Wingtech)之前收購荷蘭安世半導體(Nexperia),是一場典型的「蛇吞象」式的過程。是一場精心策劃、歷時兩年多的資本大戲,其複雜程度和交易規模在當時均創下記錄。整個收購涉及的總金額高達338億元人民幣,是當時中國半導體行業規模最大的跨境併購案。在2018年宣布主要收購計劃時,聞泰科技自身的市值尚不足200億元,背後的資金來源、政府支持等疑點之多可見一斑。

一顆晶片點燃「新冷戰」火苗

一場關於半導體公司的控制權爭奪,將荷蘭、中國、乃至整個全球汽車產業拽入了地緣政治的風暴眼。主角是安世半導體,一個老家在荷蘭並在車用晶片領域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公司,現在的母公司卻是來自中國的聞泰科技。

荷蘭政府10月12日宣布,出於經濟及技術國家安全考慮,在9月30日凍結了聞泰科技對安世的控制權,這形同實質上的接管。這對商界曾經被奉為圭臬的「歐洲研發+中國製造」的商業模式敲響了警鐘。

在筆者看來,絕非孤例。它標誌著西方因關鍵領域被中共資本滲透已經從抽象的擔憂,升級成了具體的行政干預。這背後,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紅色中國悖論」:國際企業既渴望中國的市場和效率,還得防備中共的政治操控和經濟武器化。

「國家安全」與「商業協議」

安世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11月2日發布致客戶公告函稱,荷蘭安世半導體決定自10月26日起停止向位於東莞的封裝測試工廠(ATGD)供應晶圓。該工廠系安世半導體全球核心的封裝測試基地,承擔了公司70%的封裝測試產能。

荷蘭政府的決定,並非心血來潮,它有著清晰的宏觀背景。安世半導體客戶包括蘋果、三星、華為、Tesla、Bosch等消費電子和汽車領域的巨頭。安世半導體的產品,小到汽車的冷氣機系統,大到儀錶板和關鍵控制單元,都是現代汽車不可或缺的部份。尤其是在全球車用晶片長期供應吃緊的當下,掌握這樣一間企業,就是掌握了西方工業的一條「命脈」。

事件的轉折點是美國商務部擴大實體清單的適用範圍,即所謂的「50%穿透性規則」,將出口管制措施延伸至實體清單企業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由於聞泰科技在2024年底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安世半導體作為其子公司,自然也受其影響。

作為回應,中共商務部宣布,禁止安世半導體從中國出口特定成品零部件和子組件。

這難道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對商業糾紛的反應嗎?顯然不是,這是典型的政治綁架。中共政府這種行動模式,充份暴露了其本質和對企業的政治操控。他們動輒將企業視為「工具」,在政治外交受阻時,就用「斷供」、「出口管制」這樣的行政手段反制,試圖綁架全球供應鏈來達成其政治目的。

換句話說,中共關心的根本不是聞泰科技的商業利益,而是如何利用一家跨國公司作為其對西方的談判籌碼。這種行為模式,只會加劇西方世界的供應鏈「去紅色中國化」決心,最終損害的是中國的長期國際經濟信譽。

全球汽車業產業困境

安世半導體事件最直接被影響的是全球的汽車製造商。德國聯邦經濟部發言人10月22日表示,晶片是現代產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可能會產生重大影響」。

歐洲汽車工業協會(ACEA)和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已紛紛警告,行業生產可能中斷,並呼籲政府介入。

斷供風險導致車用晶片供應吃緊加劇,讓生產大幅受到影響。還記得在2020年底至2021年期間,因為晶片短缺,多少全球知名汽車廠被迫減產甚至停產嗎?這次的安世半導體事件,無疑是給已經脆弱不堪的供應鏈又添了一把火。

一個核心的問題是:為甚麼歐洲研發的主導權,要由一個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政治考慮來決定?

「歐洲研發+中國製造」的模式,曾經是全球化時代效率的一個代名詞。歐洲提供了尖端技術和高質素人才,而中國則提供了低成本的規模化生產能力。然而,在地緣政治衝突升級的今天,這種結構卻成了一種「定時炸彈」。只要中共政府願意,它可以隨時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切斷這條生產線,對西方工業進行「不對稱打擊」。

特朗普與習近平會面並非「解藥」

僵局的「和緩」跡象,是出現在10月30日的「習特會」之後。美中達成貿易戰休兵一年的協議,美方暫停實施「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

消息一出,《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白宮可望宣布安世半導體將依此框架恢復晶片出貨。中共商務部也隨即表示,將綜合考慮企業實際情況,對符合條件的出口予以豁免。

但是,這真的是「解藥」嗎?在筆者看來,絕非如此。習特會達成的協議,僅僅是一個「為期一年的停火協議」。它給聞泰科技提供了一年的「關鍵窗口期」,也給全球汽車供應鏈提供了一個喘息的機會,但它沒有解決任何深層次的問題。

首先,政治壓力的本質未變,荷蘭政府至今未對緩和僵局表態。這說明其仍在權衡「國家安全」與「產業利益」。暫停「50%穿透性規則」,並不能自動消除荷蘭干預安世半導體的法律依據。

其次,供應鏈的脆弱性依舊,聞泰科技與荷蘭安世半導體隔空交火的公告,互相指責對方違約,這暴露了公司內部管理層面的深層裂痕與不信任。這種充滿敵意的關係,如何能保證未來一年的穩定供貨?

最後,是中共的經濟武器化決心未改。中方宣布的「豁免」只是暫時的讓步,其動用經濟制裁的政治意願沒有絲毫改變。

一年之中,如果中美關係再度緊張,聞泰科技是否還會被美國「50%穿透性規則」影響?荷蘭政府是否會進一步採取行動?這種不確定性,是任何一家跨國公司都無法承受的。

「去中共化」是唯一出路

安世半導體事件,給所有依賴中國製造的國際企業敲響了最響亮的警鐘。當一間企業的所有權和控制權,被捲入國家層面的地緣政治博弈時,它的商業價值和營運穩定性就已經歸零了。

中共政府對經濟的政治化操控,是悖論的核心,也是全球供應鏈必須「去中共化」的根本原因。歐洲政府和企業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與一個隨時可能將商業合同「武器化」的體制合作,成本已經遠遠超過了效率優勢。@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