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在食品、醫藥、健康、生態保護和工業應用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近期,美國的科學家發現,蘑菇能夠以每秒數千次的頻率切換電訊號,不僅有望成為電腦新一代的有機記憶裝置,該裝置還擁有成本低廉和可生物降解的優點。
由於蘑菇(真菌)自身的堅韌性和獨特生物特性,使其在生物電子學領域極具吸引力。近期,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研究團隊成功培育並訓練蘑菇,使其成為一種有機的記憶電阻。
它不僅能夠記下通過的電流狀態,未來有望成為電腦中整合處理和儲存資料的核心組件。該項研究成果於10月10日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上,至今為止獲得近2萬次的點閱與2,490次的分享,並獲得本田研究院(Honda R&D)資助。
研究人員為了測試蘑菇的性能,分別培育了香菇(Shiitake)和白蘑菇(Agaricus bisporus),等待蘑菇成熟後將它們脫水製成導電樣本。
他們將電線和金屬探針(電極)分別連接到蘑菇的不同部位,進行電壓與電流循環測試,以觀察它是否具有「記憶」能力。結果顯示,蘑菇不同部份具有不同的電特性,且蘑菇菌絲體在多次電壓循環測試中展現出穩定的電阻值,還能根據輸入訊號改變電阻。
更重要的是,蘑菇即使斷電後,也能夠維持先前的電阻性質,顯示具有「記憶」特性。這些特性歸功於蘑菇本身的多孔碳結構,此結構有助於提升元件的電化學性能,使其成為超級電容器、潛在憶阻器(Memristor)的理想材料。
經過兩個月的測試,研究團隊最終開發出穩定的蘑菇狀「憶阻器」。該憶阻器連接到訂製電路和電壓後,其運作頻率最高為5,850赫茲(Hz),且準確率達到90%;在最低頻率為10赫茲時,準確率可達到95%。
此外,該款憶阻器即使經過反覆刺激,也能保持結構穩定,並具備低功耗、可分解、抗輻射與耐脫水等優點。
「憶阻器」是一種非揮發性記憶裝置。它與傳統電阻相同,能讓電流安全通過裝置,但不同的是,憶阻器會「記憶」先前通過的電流量,即使電源關閉也能保留先前的狀態,類似大腦神經元的「學習」與「記憶」能力。
科學界希望將其用於機械人、AI自動駕駛、工業等領域上實現儲存與運算,同時達到節省資料移動時造成的能耗和延遲。目前它被視為能提升AI效率的零件之一。不過,傳統「憶阻器」生產通常需要稀土礦物和昂貴的半導體代工廠。
研究團隊還發現,雖然蘑菇憶阻器在更高電頻率的表現上略有下降,但將多個蘑菇狀憶阻器連接在一起,就能幫助它恢復穩定性,該種機制與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連接非常相似。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真菌電子技術並非全新概念,但在永續運算領域變得越來越實用。因為真菌材料不僅擁有可生物降解特性,生產成本要遠低於半導體,這有助於人們減少能源消耗、礦石開採與日益增多的電子垃圾。
他們表示,該研究結果凸顯了蘑菇極易被改造用於電腦領域,並具有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例如,較大的蘑菇系統可能適用於邊緣運算和航太探索,較小的蘑菇系統則可用於提升自主系統和穿戴式裝置的效能。
他們表示,儘管目前有機憶阻器仍處於早期階段,但他們在未來會用3D打印技術等方法優化蘑菇憶阻器尺寸,以獲得更小、更有效率的組件,最終達到代替傳統微晶片的目標。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研究科學家(John LaRocco對該校的新聞室表示,「若我們能夠研發出模擬真實神經活動的微晶片,那意味著未來機器在待機或不使用時就能節省大量電力。這可能會帶來巨大的計算和經濟優勢。」
LaRocco接著說,「探索真菌與電腦技術所需的一切,可以小到一堆堆肥和一些自製電子元件,還可以大到配備預製模板的培養工廠。依照我們目前擁有的資源,以上這些所有都是可行的。」
研究的合[ascii]著[/ascii]者、俄亥俄州立大學電機與電腦工程系副教授Qudsia Tahmina總結道,「社會大眾越來越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也希望為下一代保留乾淨的環境。這可能是推動這類生物友善新技術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