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達成新一輪貿易協議後,周三中共官方宣布,調降對美國商品的關稅稅率,不過美國大豆等農產品仍面臨13%的關稅。此外,中共還對列入不可靠清單的22家美國公司暫停實施相關措施1年,對31家美國實體暫停實施出口管制1年。

此前的習特會,有分析認為,中共做了諸多重大承諾,而最大的讓步是,黨魁習近平沒有提出台灣問題,顯然缺少底氣和實力。

中共調降對美關稅

中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周三(11月5日)發布公告表示,中國將在一年內暫停實施24%的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稅率,保留10%的對美加徵關稅稅率。新的關稅稅率將在11月10日下午1時零1分起生效。

該委員會還補充,中國還將暫停對美國農產品加徵的最高15%的關稅。此次關稅調整仍使美國大豆面臨13%的關稅,其中包括此前已存在的3%基本關稅。

但是,路透社報道,一家國際貿易公司的貿易商表示:「儘管關稅有所下調,但中國買家購買美國大豆仍需繳納13%的關稅。與巴西大豆相比,這一成本使得美國大豆對商業買家而言仍然過高」,「我們預計,這一變化不會促使中國恢復對美國大豆的需求。」

根據白宮公布的中美貿易協議內容,中方將在2025年最後兩個月購買至少1200萬噸美國大豆,並在2026年、2027年和2028年每年購買至少2500萬噸美國大豆。此外,中方將恢復購買美國高粱和硬木原木。

根據中美2020年初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共承諾到2021年12月31日,在2017年進口額的基礎上增加進口價值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但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國僅完成了協議採購目標的57%,甚至不及中美貿易戰前中國從美國採購商品的水平。

美國網站「Farm Policy News」周三報道,堪薩斯州立大學的艾倫·費瑟斯通(Allen Featherstone)警告,「由於美國農業部沒有每周的出口報告,私營部門的分析師只能依靠商業航運數據和貿易電訊確認訊息來追蹤貨運情況。這些非官方估計往往差異很大,增加了市場反應的不確定性。」

中共對美企暫停制裁與管制出口

此外,中共商務部周三宣布,11月10日起暫停對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22家美國公司實施相關措施一年;暫停對31家美國實體實施出口管制1年。

根據中共商務部相關公告,今年3月4日有11家美國公司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4月4日又有11家美國公司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其中21家被指參與對台軍售,或與台灣展開軍事技術合作。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外國實體被限制或者禁止其在中國境內投資,以及從事與中國有關的進出口活動等。

美中會談中共為何讓步 迴避台灣問題

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共黨魁習近平達成了新的貿易協議。白宮上周六(1日)公布協議清單,稱北京協議中做出諸多承諾,中方將暫停實施自2025年3月4日以來宣布的所有報復性關稅,以及暫停或取消所有報復性非關稅反制措施,包括將某些美國公司列入其最終用戶和不可靠實體清單;對於中共壟斷的稀土出口,也延遲一年實行出口控制;以及大豆採購等。

對於此次中美貿易休戰,中國問題專家橫河撰文認為,「中共也許最大的讓步就是,在習特會的時候習近平沒有提出台灣問題作為稀土或大豆的讓步的交換條件。」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台灣問題一直是每次美中峰會上意料之中、無法迴避的固定議題,中共領導人都會堅持提出這個問題。

但是,在習特會後,特朗普在周日播出的《六十分鐘時事雜誌》(60 Minute)節目採訪中說,習近平在會晤期間從未提及台灣問題,因為這位中共領導人及其助手「知道」對台採取軍事行動的「後果」。

而在習特會前,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回答媒體詢問「覺得習近平會在台灣議題上對你施加多大的壓力?」特朗普回應:「我不知道我們會不會談到台灣,我不確定,他可能會想問,但沒甚麼好問的,『台灣就是台灣』。」

作家汪浩在其Facebook發文寫道,特朗普一句「台灣就是台灣」震撼北京,也讓全球再度聚焦台海,這不只是口號,而是印太新秩序的戰略紅線!

為何中共對美國做出諸多讓步,橫河說,中國經濟從疫情之後的恢復就一直低於預期,加上關稅的雙重打擊,直接衝擊中共統治;此外中共內訌空前激烈,「只能先對外休戰,把內部整頓好再說」。#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