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停運的YouTube頻道《試當真》曾帶動了不少新世代網紅或藝人進入公眾視野,甚至推動了香港網絡文化的發展。我作為曾經的忠實觀眾,5年前曾期待一場「弒父」行動,用YouTube去邊緣化親建制大台和藝人,開拓新的影視娛樂空間。可惜,最後的綜藝節目《墨魚遊戲2》邀請了上一代的TVB藝人、商台DJ來參與節目,反映出當前的YouTube節目,無法僅僅依賴網紅的吸引力來拉高收視,甚至曝露出網紅的綜藝喜感不及舊人。
《試當真》象徵著年輕一代試圖取代和超越上一代的娛樂模式,並建立出新的娛樂文化。可惜,過去5年多次證明,單純的網絡影響力並不能保證成功,無奈地需要與上一代藝人同台演出,亦重回電影和戲院的舊空間。此外,儘管陸永、洪天明、錢嘉樂這些藝人「TVB味濃」,但無可否認擁有深厚的藝人功底,於《墨魚遊戲2》不僅擅長製造節目效果,更能夠帶動觀眾的情感波動,大部份網紅均未能超越。
為何「弒父」計劃失敗?網紅的成功,往往來自於他們的個人魅力和粉絲群體,但粉絲們花在偶像頻道上的金錢有限,規模不小的頻道往往要找廣告商和投資者。網紅們在自媒體平台上的成功只是浮雲,他們往往需要接拍主流媒體的廣告、拍電視台節目和電影,導致他們分心,漸漸從網絡回歸上一代的娛樂平台。
如陸永、洪天明、錢嘉樂等上一代藝人,他們的成功來自於多年在電視台的歷練,無論是節目主持、戲劇演技還是幽默感的展現,都有著深厚的積累。這些藝人擁有的是長時間磨練下來的綜藝喜感,能夠駕馭各種場面,維持觀眾的關注與笑聲。他們於《墨魚遊戲2》的節目表現,讓網紅的臨時演技顯得更加稚嫩,難以與之抗衡。
傳統綜藝節目往往需要參與者具備一定的表演技巧、即興反應能力,以及對整體節奏的控制。而網紅的節目內容,更多是依賴事後剪接,尤其是無限次數的NG重拍,因為自己就是自媒體的負責人。相反,電視台和電影有導演、場務、燈光等大量職員,NG重拍便會被人鬧。
當《試當真》結業後,或許這些網紅新人會轉向電視台和電影界發展,可惜市場機會越來越少,連「很多人都以為佢哋好紅」的女子組合Lolly Talk也被傳出各自倒欠公司20萬。可想而知,香港娛樂圈已淪為爭餅碎遊戲,除非你是住豪宅的富有歌手Tyson Yoshi,否則未來趨勢可能是一邊做兼職,一邊發明星夢。
此外,傳統媒體和網絡世界的融合並非那麼順利。電視台和電影的規則、製作方式,以及觀眾的口味都與網紅原本習慣的環境有很大的不同。這樣的過渡,對於許多網紅來說並不容易,且面臨著相當高的門檻。
面對業界寒冬,一個新的現實已經誕生,網紅「弒父」計劃失敗,網紅融合舊媒體或許才有生路,才能夠繼續在娛樂圈舞台上立足。同時,許多舊藝人明星已開設YouTube頻道,用其舊知名度在網絡上收割流量,比不少網紅新人更成功;與網紅搭檔,共同創造節目的吸引力,讓新舊力量相輔相成。◇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