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11月5日)上午,美國最高法院就特朗普關稅的合法性舉行口頭辯論,該案將決定特朗普總統對全球大多數國家所徵收關稅的命運。但無論最高法院如何裁決,有一個趨勢不會改變:製造商將繼續撤離中國。

最高法院的審理僅涉及特朗普總統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徵收的關稅,依據其它法律條款所徵收的關稅則不受波及。

特朗普總統援引IEEPA徵收的關稅分為三類:與芬太尼相關的關稅;旨在減少美國貿易逆差對它國所徵收的對等關稅;對某些國家徵收的懲罰性關稅。

對於美國消費品買家和賣家而言,從快時尚到節日裝飾品,完全依賴中國生產的風險,已經開始超過中國作為低成本生產中心的優勢。即使貿易戰休戰,美國零售商也不太可能重新考慮將供應鏈遷出中國的計劃,而中國製造商也在拓展海外市場,以降低自身風險。這一點對美國製造商也同樣適用。

美國公司繼續將供應鏈遷出中國

《華爾街日報》11月5日報道,早在特朗普當選總統之前,像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這樣的公司就計劃將供應鏈遷出中國。但高額關稅增加了進口產品和零部件的額外成本,使這一計劃更加緊迫。

史丹利百得是一家總部位於康涅狄格州的工具製造商,該公司已將部份生產轉移到墨西哥。周二,該公司高管表示,儘管特朗普總統最近下調對華關稅,但供應鏈轉移仍將繼續。

「此次對華關稅下調10個百分點並不會實質性地改變這一結果。」史丹利百得財務總監博德·哈利南(Patrick Hallinan)表示。

特朗普總統剛剛簽署行政令,將對中國商品的20%芬太尼懲罰性關稅下調到10%。

越野車製造商北極星(Polaris)也正在採取類似措施。該公司今年面臨約9000萬美元關稅,並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將對中國供應商的支出削減80%。

「這將是一項相當大的削減,無疑對公司有利。」行政總裁邁克·斯皮岑(Mike Speetzen)上周表示。

美國買家要求中國製造商多元化生產

另一方面,許多美國買家也開始重新思考他們對中國採購戰略的依賴程度。即使在短期內成本更高、效率更低,他們也要求供應商在中國境外設立生產基地。

彭博社報道,林謙(音譯)都在深圳和越南經營玩具工廠。美國關稅降低意味著他的中國工廠在短期內,仍將繼續處理來自美國客戶的大部份訂單。但從長遠來看,他認為為了避免進一步的關稅干擾,生產會逐漸從中國轉移出去。

「我們和客戶都清楚,多元化生產的步伐不會改變,因為中美關係仍然很複雜。」他說。

對於一家四分之三收入都來自美國玩具品牌的公司來說,在鄰近的越南建立生產基地是不可妥協的。林謙沒有透露具體是哪些客戶,這些客戶曾在今年早些時候警告,除非他將更多生產轉移到越南,否則他們將完全停止下單。

林謙在越南的玩具工廠終於在今年9月份投產,比預期晚了三個月。「挑戰顯而易見。」他補充,「我們真的必須走出舒適區。」

在國內和海外都設有工廠,讓許多中國出口商更有安全感。

「我們不再擔心關稅波動了。」Barry Shan說。他的公司目前在浙江省的工廠為沃爾瑪生產節日裝飾品。他很快將在柬埔寨一家新工廠開展同樣業務。#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