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任以來,特朗普總統開徵全球關稅、重塑美軍、施壓盟友加強軍備、調解俄烏戰爭、打擊伊朗核設施、支持以色列圍剿哈馬斯。以實力實現和平,上任短短九個多月,世界格局煥然一新,中東重現和平曙光,俄烏戰爭受控,在貿易戰中強硬施壓中共。這一切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何謂以實力實現和平?
「以實力實現和平」來源於古語「想要和平,就要準備戰爭」,歷代美國總統中其實都遵循這個原則。
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深諳其道,他說:「如果我們想要確保和平,就必須讓人們知道,我們時刻準備著戰爭。」羅斯福總統的名言是「溫言在口,重棒在手」,列根總統則兌現了「以實力求和平」的承諾。
與前任相似,特朗普總統也是「以實力實現和平」的倡導者與實踐者。他在2020年9月聯合國大會上表示,美國正在履行其作為和平締造者的使命,但這是通過實力實現的和平。
前特朗普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Robert C. O’Brien)去年夏天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上刊文總結了特朗普總統「以實力實現和平」的理念與實踐,及所取得的成就。
文章說,特朗普的總統任期是自卡特以來,美國首次沒有捲入新的戰爭或擴大現有衝突。特朗普徹底消滅了伊斯蘭國(ISIS),並擊斃了其領導人。在特朗普執政期間,俄羅斯在2014年入侵烏克蘭後沒有繼續推進,伊朗不敢直接攻擊以色列,朝鮮在外交斡旋和美國軍事力量展示的雙重作用下停止了核試驗。儘管中共在特朗普執政期間保持了積極的姿態,但其領導層肯定注意到了特朗普維護紅線的決心。
文章還說,世界從未像現在這樣充滿危險,美國亟需採取強硬而果斷的外交政策。如果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能夠以「以實力求和平」為基調,不僅會受到美國選民的歡迎,也會受到整個自由世界的歡迎。
奧布萊恩總結了特朗普政府「以實力求和平」的七項關鍵原則。
首先,美國將不再因其外交政策而道歉;第二,拒絕主導美國外交、國防和貿易政策的全球主義議程;第三項原則是對抗中共;第四,特朗普將重新對伊朗施加極限施壓;第五是,在歐洲特朗普新政府將奉行一項既能約束普京又能加強北約的政策,同時致力於結束烏克蘭戰爭;第六項關鍵原則是重建美國軍隊;最後,特朗普政府將尋求與世界各地奉行自由市場經濟的民主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並支持極權國家的異見人士和民主運動。
目前自上任以來,特朗普總統正在重塑美國軍隊,美軍正經歷現代史上最高的徵兵人數。
2025年5月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指出,特朗普總統從上任第一天起就賦予國防部(現改為戰爭部)一項明確的使命:以實力實現和平。為了完成這項使命,需要:重塑尚武精神,重建軍隊,並重新建立威懾力。
「當我們的對手知道我們的軍隊擁有最先進的武器系統,並且由訓練有素、意志堅定的戰士使用時,他們就不太可能在戰場上挑戰我們。」
海格塞斯還說,特朗普總統明年將史無前例地投入超過1萬億美元用於此項目,美國國防開支將增長13%。包括第六代戰鬥機——F-47、新型隱形轟炸機——B-21、新型潛艇、驅逐艦、高超音速武器、無人機等等,應有盡有。
實際上,特朗普總統上任9個多月以來,已經成功阻止了多次衝突並在中東和平上取得了突破,而這一切與他「以實力實現和平」的大膽行動有關。
在11月2日CBS《六十分鐘時事雜誌》節目中,特朗普總統談到摧毀伊朗核能力的美國飛行員時說:「他們告訴我,先生,22年來,我們一直在練習這條航線。每年三次,年復一年,持續了22年。而您是唯一一位允許我們執行任務的總統!」
這延續了他第一任期的雷霆作風:2020年1月,特朗普下令用軍用無人機擊斃伊朗伊斯蘭革命衛指揮官蘇雷曼尼。該攻擊行動是為了嚇阻伊朗今後的攻擊計劃。
為何以實力實現和平可行?
台灣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沈明室對《大紀元》表示,以實力維持和平,意味著必須要有強大的實力。其實是一種嚇阻,就是針對甚麼樣的敵人,展現甚麼樣的實力。比如對伊朗核設施轟炸之後,伊朗的確被震懾。
沈明室表示,目前特朗普做了兩件事情,第一是怎樣讓美國更有錢,其次就是讓軍力強大。不論是在經濟、政治、外交和軍事上,他不斷強調以實力來打造和平。不僅能夠確保自己的和平,同時也能保障世界和平。
軍事頻道《馬克時空》主持人馬克對《大紀元》表示,通過實力實現和平完全可行,不需要打很多仗,就可以讓想要挑戰和平、發動戰爭的極權政權三思而後行。
馬克表示,「以實力求和平」除加強軍備實力外,還必須要有所展現,否則會被認為只是虛張聲勢。比如如果只是把航空母艦開到對方附近領海了,實際上並沒有太大作用。特朗普總統則讓美軍大規模空襲精準打擊胡塞武裝。對伊朗核設施致命一擊,實際上也震撼了伊朗和整個中東的極端主義,為中東和平奠定了基礎。
他認為,特朗普總統充份理解和實踐了以實力實現和平,不光是軍事,還有政治和經濟因素。比如對於擁有核武器的大國像俄羅斯、中共,特朗普總統的手法會有所不同,這時經濟槓桿可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沈明室表示,2022年普京之所以敢貿然侵犯烏克蘭,跟美國態度有關,當時美國根本不想介入,也不想因烏克蘭跟俄羅斯爆發衝突。反而在俄羅斯入侵後提供飛機給烏克蘭總統,等於說戰爭才爆發三四天,美國已經要澤連斯基投降了。這也是為甚麼特朗普一再強調,如果他當總統俄烏戰爭不會爆發。因為特朗普會展現美國的軍事實力和介入的態度,嚇阻俄羅斯。
他解釋,美國前幾屆政府通常都習慣用外交手段,非到最危急的關頭,不會輕易用嚇阻或軍事手段威脅對方停止衝突。2015年,習近平在南海人工島礁擴建,奧巴馬勸說中共不要擴建,但中共停止一個禮拜後又繼續擴大建設,現在南海已經變成它的軍事基地了。美國本想避免衝突,但對這些極權國家來講,認為是軟弱。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對《大紀元》表示,過去多數美國總統都認為,全球衝突應該透過既有國際組織平台、用外交手段處理,因為外交手段成本最低。讓一切事情儘量回到多邊組織框架、用外交手段處理,而不是去透過個人式談判風格解決問題。因為不管是聯合國還是WTO,其實都是美國人創建的。
葉耀元表示,特朗普本人不喜歡這些國際組織。因為多數世界組織創造的目的是維持當下現狀,而用來去改變狀況或希望慢慢改變,過去30年來這些組織都好像展現不出效果。聯合國沒辦法處理俄烏戰爭,WTO也沒辦法處理貿易逆差。特朗普認為,為甚麼要用這種沒有用方式處理?這是特朗普跟拜登或以前美國總統最大不同之處,甚麼東西特朗普都可以通過談判或交易,去改變世界現狀。
葉耀元說,假設2020年特朗普連任,烏俄戰爭和以哈衝突會不會發生?如果從多邊組織角度或從外交手段角度,很難跟俄羅斯談,因為道義上好像站不住腳。如果特朗普在任,他可能會更積極地透過個人關係或外交手段,用更強烈嚇阻手段,威脅俄羅斯不要破壞和平,讓戰爭不要發生。「我們沒辦法說不存在的事情,只能以他的行事風格來看,的確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
馬克表示,冷戰結束後,通過政治實現和平往往被認為是可行的,但現在時代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現在面對已不是冷戰剛結束歌舞昇平的那幾十年了。
他說,首先以中共為核心邪惡軸心已經形成,特朗普總統敏銳地意識到,僅僅通過政治談判、簽訂協議的方式,已經沒辦法保證和平了,因為很多協議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
馬克認為,現在中共心心念念想要顛覆二戰後的國際秩序,最大的障礙就是美國。中共鼓動普京入侵烏克蘭,鼓動哈馬斯和伊朗襲擊以色列,還一直想要輸出意識形態,讓民主國家內亂。實際上,非法移民和墨西哥販毒集團在美國能夠非常地猖獗,背後也是中共支持的,中共想對美國發動另一場鴉片戰爭。
他說,美國在這個問題上不自知,很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國家沒有意識到中共的危害有那麼大。在共產主義思潮氾濫下,美國左派對毒品、非法移民完全開放,不進行任何管制。
聯合盟友 特朗普有何不同?
在拜登任期美國聯合盟友組織對抗中共與俄羅斯的陣線,特朗普就職後也在各方面聯合盟友,但方式上有所不同。
馬克表示,特朗普在聯絡盟友方面和以前做法有很大的不同,他要求盟友必須承擔自己的責任。因為雖說美國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都是最強,但如果盟友不作出貢獻、不承擔責任,美國不可能長期承擔維護全球和平這一巨大負擔。美國也不會無限制、無條件提供幫助,他希望大家共同承擔責任,親兄弟也要明算帳。
馬克表示,像北約曾共同抵禦原蘇聯的軍事威脅,但蘇聯解體後,北約國家就減少軍費、增加福利開支,過了30年的歲月靜好的日子,不想增加軍費,想的就是繼續保持福利。而且西方民眾也普遍不願意參軍、不願意打仗了,導致西方整體戰力衰弱。
「這是俄羅斯和中共敢於挑釁西方國際秩序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說,你沒有實力的時候,雖然想通過政治談判及經濟槓桿去談和平,對方可能不理你。
馬克表示,俄羅斯和中共結盟以後,為甚麼可以直接去打烏克蘭,而歐洲國家沒能阻止。因為歐洲已經和平了太多年,已經不知道怎麼去處理這個問題了,不知道用實力去換和平。
他說,特朗普總統看到了這個問題,光靠美國沒辦法支撐全球和平,必須讓盟友都強壯起來。不僅資金上要大力投入,政治上也要有非常清晰的認識,自己一定要保衛自己,而不是靠美國的保護傘。
葉耀元表示,當美國提供了安全保障、付出了很多,其它國家一直在免費享用美國的資源,而不去提升自己的防衛能力,這是不公平的。
他指出,現在像日本、韓國、澳洲美國核心利益的國家基本上跟美國做強烈的合作。可是北約、歐盟國家已習慣享受美國保護了,把大多數資源拿去做社會福利。
葉耀元表示,安全要靠美國、經濟也應該給美國互惠,但很多國家安全靠美國,經濟卻靠中國。即使現在美中關係從合作變成競爭,這些國家還是兩邊錢都想賺,有些國家還在幫中共洗產地,還在跟中共玩「一帶一路」,美國在撤離對中國投資的時候,他們還在加大對中國的投資。
葉耀元表示,特朗普的做法是讓世界各國選邊站,到底是站在美國那邊?還是站在中共那邊?他會透過一對一的談判,讓各個國家必須站在美國的角度去思考。他會把這件事做得很明確,所以應該會看到冷戰局勢加速。
馬克表示,現在時代在變,中共經濟實力增長之後,軍力有很大的發展。要想對付中共,所有國家一定要有對抗中共的意志,否則光靠美國是實現不了。
他說,假如台灣人並不想打仗,也不想增加軍費,就想靠美國,最後的結果中共很可能會對台灣下手。同樣的問題就是韓國、日本和菲律賓,只有這些國家自己有很強烈保衛自己的意願下,美國與他進行合作,才有可能以實力換和平。
「特朗普是希望這些國家也都自己精神起來,能夠增加軍費。特別是國民意識上都能夠有所改變,這樣的話才有可能以實力換和平。」他說,中東之所以能夠實現以實力換和平,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以色列的存在。以色列有非常強的軍事實力,同時又是美國的堅定盟友,才能夠讓以實力換和平才能夠變成現實。
馬克還認為,實際上,整個世界必須認清所有的亂源來自於中共。如果還要跟中共進行經貿合作、妥協的話,整個世界都不會安寧。所以在經濟上怎樣慢慢與中共脫鉤,不再幫中共輸血,讓中共經濟衰落下去,才能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另外支持中國人起來把中共邪惡政權解體,才能有一個根本的改變。
俄烏戰爭與台海 特朗普如何體現實力實現和平
在特朗普上任之初,他與他的內閣的計劃是,先解決俄烏戰爭和以哈衝突,然後把重點放在印太抗共,在這方面特朗普將如何體現以實力實現和平呢?
沈明室表示,停止俄烏戰爭沒有那麼簡單,目前俄羅斯動員好幾萬人想要佔領紅軍城,目的很明確,普京恐怕必須把頓巴斯領土佔領足夠後才會停戰或談判。但俄烏戰爭特朗普可能會交給歐盟或北約解決,如果歐盟跟北約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讓俄羅斯不再有進展,當然就給了普京和平談判的動機,因為俄羅斯已經死了很多人。
他認為,現在的情勢跟特朗普上任之初情勢不太一樣,在俄烏無法達成協議的情況下,特朗普可能加速對中共的打擊。而且中共現在內部有問題,不一定有能力對外發動攻擊或對外擴張。另外如果中國經濟非常不好,中共也不太可能此時對外發動侵略行動。
沈明室表示,中共目前採取緩兵之計,避免跟美國衝突對立。
葉耀元表示,美國現在態度就是,你如果要提升自己的威嚇,美國就會對等去提升他對你的威嚇。
他解釋,這次特朗普去訪問韓國,朝鮮導彈試射,特朗普馬上幫韓國共同創建核子潛艇,給朝鮮當頭棒喝。韓國又不是海權國家,要核子潛艦幹嘛?但有了核子潛艦後,你就找不到它,也不知道它搭載甚麼東西,這就是無形的嚇阻力量。
「如果一直提升的話,基本上是很難跟美國繼續抗衡的。」他說,同理會應用在台海、南海問題上面。美國不是現狀破壞者,但會針對任何的現狀破壞者給予更強烈的嚇阻、更強烈的警告。美國要去保持和平,就必須要有更多的軍事實力、軍事部署在這個區域裏面,讓中共了解到任何的輕舉妄動,都可能招致不可承擔的後果。
11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習特會」後接受《CBS》節目《六十分鐘時事雜誌》專訪時談到,「他(習近平)根本沒提(台灣問題)。大家對此有點驚訝,他根本沒提,因為他明白,而且他非常明白(入侵台灣的後果)」。
特朗普總統還重申他之前說過的話,他說,「他(習近平)曾公開說過,他手下的人也曾在會上公開說過,『只要特朗普是總統,我們永遠不會做任何舉動(指入侵台灣)』」。
特朗普之前還說過「台灣就是台灣」。
葉耀元表示,在台灣問題上,中共文攻武嚇不會改變,只是美國現在態度也非常明確,當中共跨了線,美國就會跨了線懟回去。特朗普說台灣就是台灣,就是沒有人要跟你談台灣,你不用跟我談台灣的主權,你不用跟我談台灣到底是不是中共的一部份,這對我來講是沒有意義的。
葉耀元表示,其實美國外交圈、國防圈或白宮內部發出過很多同樣的訊息,台灣不是一張中共可以用的牌,因為維繫和平穩定、民主繁榮的台灣,是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不會拿台灣跟中共做任何談判。
馬克表示,台灣問題比較複雜,主要是中共內部的政治鬥爭沒完沒了,大量軍官被清洗掉。不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對習近平攻打台灣肯定是重大的挫折。而且軍隊的忠誠度以及軍隊對於是不是想對台灣作戰,願不願意跟台灣作戰和美國作戰,還是另外一回事。
他說,中國經濟已經會越來越差,中共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對台灣動武還是另外一回事。因為經濟下滑、失業率增加,老百姓的生活變得非常困苦,如果一旦有了巨大的社會波動,可能會引起民眾漸進的反抗和抗議,甚至可能發動反共產黨的運動。
沈明室認為,在特朗普強硬政策下,至少在2027年以前,中共不會武力犯台。但仍會不斷透過灰色地帶騷擾,派飛機、派船艦繞行台灣。如果2027年以前,中共不對台發動軍事行動,當然給台灣更多發展軍力跟經濟的空間。#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