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中兩國領導人在韓國舉行會晤後,雙方貿易戰暫時停火。有消息人士披露,「習特會」後中共宣傳部門下達口頭指令,要求近期減少對美國的批評。實際上,早在2019年中美貿易戰開打時,中共宣傳機構曾密集播放抗美影片,而在2023年「習拜會」前中共又緊急撤檔反美宣傳片,中共輿論風向始終跟隨外交需要而轉變。
「習特會」後 中共宣傳口徑急轉彎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共黨魁習近平10月30日在韓國舉行會晤後,中美貿易戰暫時停火。中方隨即開始採購美國農產品,並暫停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
白宮方面透露,中方承諾在2025年最後兩個月購買至少1,200萬公噸美國大豆,並在未來三年內每年購買至少2,500萬噸。
引人注目的是,此次習特會罕見地迴避了台灣議題。特朗普在接受CBS採訪時表示,習近平在會談中從未提及台灣,「因為他們知道後果」。
11月6日,加拿大華裔作家、民運活動家盛雪在社交平台X發推文披露,有在中共宣傳系統工作的友人告知,習特會後他們接到口頭通知——近期不要譴責美國,不要過多批評美國。
盛雪表示,這個消息並不令人意外。一句「不要」,就是中共整個宣傳系統的密旨。指令下達後,微博相關話題迅速降溫,官媒社論語調明顯柔化,在美國活動的大外宣帳號也隨即消停。
中共反美宣傳的「彈簧模式」
盛雪指出,中共對美輿論宣傳呈現明顯的「彈簧式」特徵:美國是中共認定的主要對手,這個基調從未改變。但中共又經常需要美國,需要與美國周旋,因此對美輿論宣傳大多數時候是「咬牙切齒、批倒批臭」。而一旦需要緩和關係,立刻轉為讚揚美國「理性務實、值得合作、友誼長存」。
盛雪形容:「在這個政權裏,連仇恨都有季節性。當需要示好時,反美激情就被收回倉庫;當需要動員仇恨時,口號和憤怒就被重新搬上貨架。」
儘管中共密令對美宣傳降溫的訊息難以核實,但中共輿論風向始終隨外交需求而轉變,卻有據可查。
中美貿易戰開打:央視連播反美宣傳片
早在2019年5月,中美貿易戰升溫之際,中共官媒竭力煽動民眾反美情緒。中央電視台CCTV6電影頻道開啟「抗美援朝」模式,臨時更改節目單,連續三天在晚間黃金時段播放以韓戰為主題的老影片。
當年5月16日,原定直播的亞洲影視周紅毯典禮被《英雄兒女》取代;17日,原定播出的《功夫機器俠‧北腿》改為《上甘嶺》;18日的影片也由《胖子行動隊》換成了《奇襲》。
盛雪在上述推文中指出,經歷過六四事件的人可能記得,1989年六四屠殺後,中共一夜之間封殺了所有美日電視劇——《大西洋底來的人》《未來世界》《加里森敢死隊》統統下架,取而代之的是《地道戰》《英雄兒女》《南征北戰》等戰爭片。
「習拜會」前夕:中共緊急撤檔反美劇
2023年11月,習近平赴美參加APEC峰會並與時任總統拜登會晤前夕,中共官方和媒體突然一改戰狼式謾罵風格,開始鼓吹「推動中美關係回歸正軌」。
耗資高達2.5億元人民幣、吹捧中共在韓戰表現並抹黑美國的電視劇《上甘嶺》,原定於當年11月13日在央視一套播出,最終被電視劇《此心安處是吾鄉》取代。中共黨媒口徑急轉彎,從批美瞬間改為親美,殺氣騰騰的戰狼話語突然消失。
旅澳歷史學者李元華此前對《大紀元》表示,央視就是中共態度的晴雨表。中共歷史上一直如此,根據外交需要隨時調整宣傳口徑。
有中國股民甚至歸納出一套股市「操作口訣」:央視播《上甘嶺》《長津湖》就要清倉;播《黃河絕戀》可以滿倉買進;播《北京遇上西雅圖》可以滿倉加槓桿。這套「口訣」折射出一個現實:中美關係直接影響中共經濟發展和市場信心。#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