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孩子都是獨特的。成長的步伐各有不同,所面對的環境亦千差萬別,有的比較豐足,有的則相對窘困。心理學家當然明白當中的個別差異,因此,在為孩子提供個人化的成長建議之前,我們不妨先認識促進孩子正面成長的大方向。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發展中兒童中心」(Center on the Developing Child)的建議,我們可以參考「二加一」的方向,即:增加兩大範疇的保護因素(protective factors),同時減少一方面的危險因素(risk factors)。
「二加一減」的成長方式

增加一:孩子個人核心能力

作為家長,當然希望孩子能「長大成人」,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將來成為一個有「自我決定」(self-determined)能力的人,能夠理性地決定自己的行為與方向。研究指出,有關能力主要取決於孩子的「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

增加二:親密人際互動關係

人類是群居的生物。即使希望孩子能理性自決,也必須先經歷多年的關懷與培育。經過長期研究,哈佛學者建立了一套「接待與往來」(serve and return)的互動技巧,能夠增強成人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連結與互動關係。

減少:不必要的壓力來源

所謂「你有壓力,我都有壓力」,適度的壓力有助孩子健康成長。然而,如何調節壓力水平、妥善應對,以及預防孩子因過度壓力而崩潰,便需要成人的用心與引導。

如何提升孩子的核心能力

心理學文獻指出,健康愉快成長的孩子,其個人核心能力水平至關重要。這些能力稱為「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有助於孩子培養獨立學習、行為控制、自我計劃與自我監察等能力,皆為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

執行功能好比機場的航班升降系統——每分每秒都同時監察多班航班的升降,需具備極高的協調與判斷力,才能既避免碰撞,又維持高效運作。
執行功能就像航班升降系統般精密

應用於兒童身上時,執行功能具體體現在工作記憶、抑制衝動,以及根據環境要求作出相應改變的能力上(Diamond, 2013)。

例如:一個執行能力強的孩子,在遊樂場玩耍時,會懂得與其他孩子互相遷就、忍讓,避免因一時衝動破壞遊戲的歡樂氣氛;當他稍後前往圖書館時,能靈活調整行為,如明白遊樂場可以跑、跳、大笑,但圖書館則需安靜、慢行,並抑制自己想繼續奔跑叫喊的衝動。

研究發現,執行功能強的孩子,在朋輩關係、行為自理及學業成績等方面,往往表現更為出色(Chung et al., 2018;Clark et al., 2014;Kwong et al., 2018)。@

按:此文引用《親子相處的魔法——愉快教養100招》,由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林俊斌副教授及張溢明先生合著。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