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律師行業,正步入一個看似繁榮但又內卷嚴重的時代,並且在中國特殊的政經環境下,出現種種畸形生態。

一邊蜂擁進場 一邊是成批出局

2025年11月1日,胡潤研究院聚焦中國國內律師事務所,首次發布了《2026胡潤智榜·大中華區卓越推薦律所TOP100》。上榜律所總部集中在北京(50家)和上海(19家),隨後是深圳、杭州,分別為5家、4家。

金杜、國浩、中倫等前十頭部律所,共計為186家滬深300指數成份股企業提供常年法律顧問服務,這些企業總市值近4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滬深300指數成份股整體總市值的63.64%。

根據中共司法部2025年9月的最新數據,中國目前律師事務所達4.5萬家。

律新社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律師人數為29.7萬人,到2025年已達83萬人,十年間增長近1.8倍。其中2018年增達到峰值15.89%,隨後逐年回落,2025年增速降至3.75%。

深圳張茂榮律師則關注律師行業離職人員的數據。

張茂榮在自媒體10月29日引用深圳市司法局官網公示訊息表示:「2025年前10個月,合計主動註銷律師證人數1221人,至年底預計達1500人左右,佔據深圳26929名專職律師的5.6%。」

11月6日,張茂榮再發文稱,不止律師註銷律師證,律所也有主動申請註銷的了。他並列出深圳市司法局網站顯示的多家律所註銷訊息。

張茂榮分析,進場的律師多是通過法考剛拿證的,他們沒有執業經歷,不知道律師執業環境和現狀,多是理想主義者的盲進,進場的律所亦然。而出去的人,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多是對律師行業不抱希望後的痛徹決絕。對行業的認知不同,單純拿人數對比,完全不具有可比性。

「換言之:進場的人再多,都無法反映出執業環境的好壞,而出場人數變化,則是生存環境的晴雨表。所以我們有必要關注出場律師、律所數量的變化。」他寫道。

廣州律師雨梅(化名)對《大紀元》表示,註銷律師執業證的人,估計主要還是經濟原因,是另謀職業了,比如去公司做法律顧問等等。另外,律師人數近年增加很多,跟司法考試放水也有關,很多質素差的人都考過了。

「總量繁榮,個體萎縮」

北京律師冬寧(化名)對大紀元記者表示,律師行業所謂的繁榮更多是數據繁榮——律師數量多了、律所數量多了。但個體的感受恰恰相反:收入下降、工作壓力上升、心理狀態惡化。「這是一種典型的『總量繁榮,個體萎縮』的反差。表面上行業壯大,實際上大多數律師在勉強維生。」

冬寧表示,近年大量案源,尤其是所謂的優質案源集中在少數資源豐富的地區和頭部的幾家大所手中,普通律師即使拿到案子也收不了錢,越來越難維持生計。

「我認識一位朋友,在北方一個小城市開了律所近十年,過去5年收入加起來比以前的一年還少。他說得很直接:案子不少,但收不上代理費。」

冬寧一位年輕同事連續一年接不到案子,最後去公司做法務維持生活。而這種個案比比皆是。

業內人士訴說律師生存困境

在中國律師行業看似壯大的背後,不少業內人士在叫苦。

「律師行業崩了。不是危言聳聽,是現實。曾經西裝筆挺、出入高檔寫字樓的法律精英,如今不少在為下頓飯發愁。」11月2日,博主Fairice在X上發帖說。

Fairice表示,「有人靠寫詩自救,有人靠跑步續命,更多人默默註銷執照,轉身去送外賣、做直播。體面?早碎了一地。」

深圳一位執業兩年的律師楊新(化名)對《大紀元》說:「這個行業現在很卷,我現在都不建議年輕人入這行。現在特別想註銷律師執業證,手裏有8個案子沒結,真的很煩人,又接不到案子。如果獨立,每個月還要交社保1700元,法律還不許律師兼職,太難了。」

廣州律師簡明(化名)表示,「這個行業不好幹,太捲了。我現在都不想接案子,追薪的案子多得很,但是不好做,當事人各種催。」

江蘇蘇州律師楊輝(化名)也表示現在想轉行了,「我的性格不適合這個職業,快要做死了。這個行業現在競爭太激烈了。」

楊輝做了十七年律師,有房有車,養活了一家五口人,但是他越來越感到在工作中沒有任何樂趣,近年出現焦慮症狀,「手發抖,耳鳴,渾身無力,甚至是肌肉抽搐」。

山東律師常富(化名)則表示:「不想做了,想註銷律師證。家裏有資源,性格不內耗可以做下去,或者能夠遇到一個好的團隊跟個好師傅靠運氣。」

河南律師天鵬表示,從三年疫情期間到現在,由於經濟的大滑坡下滑和當局極權加重,無論民事、行政或刑事案件,普遍司法不公,甚至庭審直接是走過場。於是在中國民眾心中,就認為有事找律師沒用了,徒增了一些花費。所以律師接的案件減少,收費一降再降,很多律師沒案可做。

「有案可做的律師也因為做不出效果來,導致委託人紛紛要求退費,這也是前一段時間出現的一種現象。」

天鵬表示,雖然律師沒有案件可做,但支出還是很高的,大部份律師都是個人承擔社會保險費用。

業界畸態:關係比律師重要

廣州律師雨梅(化名)告訴記者,現在確實受大環境有影響,律師都不太賺錢。因為人們沒錢消費,請律師對沒錢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奢侈。

「同事都說很卷,收入低很多,律師行業出現惡性競爭,打贏官司再收錢,還說包執行,怎麼可能呢?」

不過每個人情況不同,受影響程度也不一樣。雨梅表示,律師這行靠資源,有後台的律師就不同。

「我的朋友就明確告訴我,她把案子委託給市長的兒子,說寄希望於他,希望能找找關係。 沒有資源的律師生存就很困難。」她說。

據雨梅透露,她丈夫有一個朋友因為涉毒,找了一個律師,律師的丈夫是司法廳的。「關係比律師重要,找律師的時候就問你能不能幫他找關係。 很多人直接這樣問的,所以一般的律師就很難做,怎麼做得過有關係的律師?」

河南律師天鵬也表示,因為中共司法不公,很多當事人也儘量想走關係行賄,而不是堅持用法律去維權,許多律師就順應市場,成為一個法律的中間商,於是司法淪為一種交易。#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