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們心臟發作後的治療僅限於藥物、手術或移植治療,因為心肌細胞一旦受損便無法再生。近期,科學家發現只要激活人類特定基因,心臟就啟動自我修復的功能。這項突破性發現有望為成千上萬的心臟病患者帶來新希望。
由於成人心肌細胞增殖能力十分有限,是心臟損傷後有效再生的主要障礙,也是心臟病相關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因。據估計,全球每年至少有2,0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約佔全球死亡總數30%以上,其中心臟衰竭患者更超過100萬人,且每年新增約20萬例。
過去二十多年,科學家們不停研究分子、細胞等相關治療方法,希望讓不同心臟病狀態的人能夠再生心肌細胞,但始終都無法做到。只能通過藥物治療(用於控制症狀)、植入支架、修復瓣膜、心臟繞道手術或心臟移植,來延緩病情和維持生機,但無法完全根治疾病。
這次,美國紐約私人頂級研究醫院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細胞周期蛋白A2」(CCNA2)基因,可以讓原本受損的心臟細胞,重新啟動修復與再生能力。這項發現有望作為心臟移植、起搏器和藥物治療之外的替代方案。
這項研究成果,建立在該研究團隊於2014年的研究成果上,當時他們在豬身上證明了這項技術有效,現在他們首次證明這項技術對人類細胞同樣奏效。
CCNA2基因在胎兒心臟發育過程中,對心臟細胞的分裂和生長至關重要。不過,該基因在小孩出生後不久就會逐漸關閉,這代表心臟細胞失去繼續分裂,以及受損時自我修復的能力。
研究團隊為了測試CCNA2基因,將該基因先植入一種有複製缺陷型、對人體無害的腺病毒載體中。隨後,將該病毒導入健康人類捐贈的心肌細胞,以觀察是否啟動心肌細胞再生能力。
他們透過延時成像技術,去分析表達CCNA2基因的健康心肌細胞。結果顯示,攜帶CCNA2基因的心肌細胞不僅成功分裂,還能維持正常的結構和功能,且表現與正常的健康心肌細胞相差無幾。
值得注意的是,CCNA2療法誘導了41歲和55歲健康捐贈者的心肌細胞分裂,但對21歲捐贈者的心臟細胞未有明顯作用。此發現與先前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心肌細胞的再生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沉默」,年輕心臟本身仍具有再生潛能,無需進行CCNA2基因刺激就可能使心肌細胞再次分裂。
他們還發現,心肌細胞分裂的子細胞(即細胞分裂產生的細胞),保留了母細胞完整的結構蛋白和正常的鈣活性,證明它們仍具有完整功能。這也表明CCNA2基因,能短暫重新激活心肌細胞的某些生長基因,從而促進心臟修復。
值得注意的是,該過程不會使細胞發育不成熟,也不會引發疾病中常見的有害心肌組織增厚。該研究團隊未來會做更多相關研究,確保CCNA2基因技術能更安全、更有效地應用在修復人體心臟上。
目前,該研究團隊正尋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申請批准,準備對心臟病患者展開臨床試驗。該項研究成果於11月3日發表在《再生醫學》科學雜誌上。
西奈山心血管再生醫學主任希娜‧喬杜里(Hina Chaudhry)博士表示,「心臟病是全球首要死因之一,但人類的心肌細胞在出生後基本就停止分裂了。」
喬杜里博士接著說,「過去,我們的研究首次證明豬心臟受傷後可以再生。現在,我們證明過去被認為無法再分裂的成年人心臟細胞,也可以被誘導重新產生新的心臟細胞。這使得心臟病治療從控制症狀,開始真正轉變成修復人類心臟。」
她還表示,「這是近二十年工作的成果。我們率先提出了通過重新激活休眠的細胞分裂基因,實現心臟再生的概念。現在我們讓這一願景離患者更近了一步,而我們的目標是提供一種療法,使心臟在病發或衰竭後能夠自我修復,達到減少對心臟移植或機械裝置的需求。」#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