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三艘航母福建艦11月5日正式服役,中共黨魁親自授旗,中共媒體紛紛鼓譟,強調它開啟了中共海軍的「電磁彈射」時代和「三航母」時代,更有港媒吹捧其「領先美國航母10年」。不過專家認為這種說法不科學。多位專家揭福建艦最大短板是缺乏實戰,至多只有作業能力,遠不是作戰能力。

港媒吹捧福建艦超美十年 專家:不是科學說法

福建艦11月5日海南三亞某軍港舉行入列儀式。新華社稱習近平親自決策福建艦採用電磁彈射技術,報道僅說「其電磁彈射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沒敢說「領先世界先進水平」。《環球時報》相對高調,聲稱福建艦的入列具有所謂「四重意義」和「三個飛躍」,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在香港的喉舌大公網稱,福建艦是全球首艘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不僅打破只有核動力航母才能支撐電磁彈射系統的說法,還首次實現重型戰機電磁彈射,以及隱身戰機電磁彈射。

該報道引用「軍事問題專家」劉樂表示:「福建艦和美國航母的區別,就像是5G手機和2G手機的區別。」「美國在這方面和中國相差至少10年以上。到時候,中國更新、更先進的電磁彈射器就已經出現了。」

近年來,由於中共有奪台野心,其擴張軍備的軍國主義動向引人關注,中美軍事競爭持續成為熱點。

台灣資深傳媒人兼軍事評論員亓樂義對《大紀元》表示,大公網的說法讓人想起當年中共叫囂「超英趕美」,這種宣傳有政治目的,但對中共也未必是好事。

「其實大家都清楚,它是一個後發國家航母,無法跟美國比。美國航母從二次大戰到現在,有11艘航母。中共是從零開始學習,所謂比美國要先進十年的說法是非常不科學的。」

亓樂義強調,美國的航母都從二次大戰開始就一直在實戰。中共的航母沒有實戰考驗過,更無法談得上比別人先進。

美國航母在歷史上參與過多次實戰行動,從二戰的中途島等幾大海戰,到1950年代的韓戰,1990年代的海灣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自由行動等,航母都是美國海軍投射空中力量的核心平台。

專家揭福建艦最大短板:只有作業能力

9月份中共央視就曾高調宣傳福建艦,當時公布了在福建艦上彈射三種型號艦載機的畫面,稱中共具備了航母上的電磁彈射和回收能力。

亓樂義告訴《大紀元》,這只是作業能力,還不是作戰能力。

「艦載機能夠在航母上正常起飛起降。這是最起碼的,你不能飛,就無所謂的戰力,那還不是作戰的能力。從作業能力到作戰能力,有很長的時間,不斷累積經驗。」他說。

2025年11月5日,中共福建號航母在海南三亞交付。官方釋出宣傳片。(影片截圖)
2025年11月5日,中共福建號航母在海南三亞交付。官方釋出宣傳片。(影片截圖)

亓樂義表示,在實戰中才會知道航母的性能究竟是怎麼樣。平常一般訓練也不一定看得出航母有哪些缺陷。

曾在美國海軍兩艘航母服役的卡爾.舒斯特(Carl Schuster)上校和前海軍飛行員基斯.史都華(Keith Stewart)中校上月在檢視福建艦飛行甲板照片後一致指出,福建艦的飛行甲板設計侷限了戰鬥機同時起降的速度,如果與尼米茲級航母(Nimitz-class)作比較,這個限制會更為凸出。

舒斯特表示,福建艦甲板的設計讓起降空間變得更擁擠,其降落區與甲板中心線之間的夾角只有6度,夾角越小,降落跑道越接近彈射器的位置,進而限制飛機起降時的效率。相比之下,美國航母的夾角是9度。

此外,福建艦因降落區長度過長,使飛機降落後太接近艦艏彈射區,也影響飛機的彈射起飛。舒斯特說:「較長的降落區與較窄的甲板夾角,減少了飛機降落後可重新就位的空間。」

舒斯特因此評估:「福建艦的作戰能力僅約為尼米茲級的60%。」

史都華則指出,航母作業是中共軍方經驗最空白的領域之一,這些經驗只能通過在各種環境下的實戰操作來學習。

史都華說:「我親眼目睹過好幾人在航母飛行甲板上喪生,也深知這個環境有多危險。打造一艘嶄新的航母固然不易,但我認為,中方對航母作戰實務存在許多未知領域。」

亓樂義表示,美國的專家講得很對,美國的航母是從流血的經驗中累積經驗的。事實上中共所有主戰裝備都缺乏實戰化的檢驗,這是最大的不足。現在這種表達自信,只是民族主義宣傳,真要去作戰是會出事的。

另有一些國際專家也認為福建艦實戰能力是最大短板。

海軍裝備專家Alex Luck向法新社表示,福建艦還需要很多年才能具有足夠的實戰能力。而且中共必須擁有更多的此類航母,才可能真正打破當前與美國的力量平衡。

新加坡南陽科技大學亞太海軍議題專家Collin Koh也向法新社表示,中共海軍在累計行動經驗、海空編隊經驗等方面,尤其是實戰經驗方面都落後於其潛在對手,尤其是美國。缺乏實戰經驗是中共海軍的重要軟肋。

中共海軍發言人冷國偉11月8日稱,福建艦常駐地為三亞軍港。被問及在何時能夠形成實戰能力時,冷國偉沒有正面回應,僅稱「很多設備和技術都是第一次實際運用」,該艦將繼續深入開展相關試驗驗證,進一步檢驗平台系統穩定性,等等。

根據中共媒體的報道,福建號雖然正式入列,但並不意味著會開赴前線作戰。按國際的規律和慣例,從服役到形成戰鬥力要5~8年時間。

中共電磁彈射搞彎道超車?分析:有風險

中共《環球時報》引用軍事專家宋忠平說法,強調了類似「彎道超車」的意涵。他表示,福建艦並未沿用使用了近一個世紀的蒸汽彈射器,而是「另闢蹊徑」,致力於電磁彈射技術的研發,使航空母艦性能與戰鬥力保障力發展上進入「快速路」。

目前世界上的航母起飛方式主要有4種:滑躍式、蒸汽彈射式、電磁彈射式、垂直短距起降。之前只有美國福特級航母是用了電磁彈射,美軍其它航母也基本是採用蒸汽彈射。

有意思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在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登上航母「華盛頓號」時指出,打算簽署總統行政令,要求美國海軍在新的航空母艦上重新使用蒸汽彈射器。他表示,電磁彈射成本高昂,即使有頂尖專家維護,也常常無法正常運作。相比之下,蒸汽彈射已經服役50年,性能可靠。

對於特朗普的說法,亓樂義表示,美國航母是經過了多年的實戰化的檢驗,才發現自己的電磁彈射有問題,而蒸汽彈射是很穩定的,所以將來就側重於蒸氣彈射。當然,電磁彈射還要不斷測試,終究它是要用的。特朗普講的話是科學的講法,很實際。

資深軍事評論員馬克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和美國採用了不同的技術,美國福特號航母上的電磁彈射器確實是問題多多,但美國的消息比較公開,中共說自己的技術如何好,但其訊息封閉,關鍵是沒有實戰。「美軍福特號有了幾年的實際運行經驗,而中共的航母完全沒有經歷高強度的實戰。」

有大陸軍事自媒體聲稱,美國福特級航母需要核動力才能實現電磁彈射,而福建艦則憑藉中壓直流供電系統在常規動力上實現了這一技術。

馬克判斷中共的技術有很大潛在風險,因為直流電系統一旦局部出現故障,可能會導致整個系統全停電,這也是其它國家都用交流電的原因。

「中共說克服這個難題,但誰也不知道在實際運用中有沒有問題。當然,即使發生問題,中共也不會說,媒體也不報道。」他說。#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