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北京的政策正出現戰略重組轉向。近日來,從將華為排除於安全設備外、反補貼調查、氣候政策貿易化,到對台灣議題等方面的公開表態等,歐盟頻頻出台反制措施。專家分析,歐盟對華政策正逐步呈現以防衛為主、合作設限的趨勢,相對於冷戰,「冷和」時代來臨。
歐盟發起連串動作 分析:戰略重新定位
據彭博11月10日報道,歐盟執委會正在研擬要求各會員國移除華為與中興等中製通訊設備。同日法新社報道,碳邊境稅將於2026年正式上路,對鋼鐵、水泥、電力等高碳排產品徵收「碳價差額」,排碳大國之一的中國激烈反彈。6日,歐盟委員會對中國輸歐輪胎啟動反補貼調查。
對此,國防安全專家蘇紫雲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分析,歐盟此類行動並非個別事件或臨時起意,而是出於戰略層面的重新定位,尤其是中共在俄烏戰爭中對俄羅斯的支持,令歐洲對北京的警惕性提高。
「這些只是手段與戰術,戰略上是要壓制中共來削弱俄羅斯的(侵略)動能。」蘇紫雲強調,這正是歐洲開始視中共為地緣政治風險源的背景。他形容目前是一種「冷和」狀態,「在關鍵議題上會劃清界線,其它姑且合作。」
此前,中共4月限制稀土出口,對歐洲國防與汽車產業造成巨大衝擊,因歐盟98%的稀土依賴中國。在6月的七大工業國(G7)峰會上,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公開指控北京展現出「支配與脅迫」的模式。
7月底,馮德萊恩訪問北京,此行旨在紀念歐中建交及經貿往來50周年,但原本規劃為兩天的峰會被縮減為僅7月24日一天。
《亞歐雜誌》(Asia Europe Journal)9月一篇報吿指出,自2024歐洲議會選舉及新一屆歐盟委員會上任以來,對北京的定位已明確從「合作、競爭者」轉向為「競合者、系統性(結構性)挑戰對手」。
歐盟經貿規範化 對準中共模式
歐盟正在針對中國的產能過剩與不公平競爭手段進行制度性反制。碳邊境稅(CBAM)是歐盟從氣候政策延伸到貿易領域的新手段。COP30氣候峰會於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貝倫市(Belem)舉行。
碳邊境稅,是針對輸入歐盟的鋼鐵、水泥和某些電力等碳密集型產品,要求從非歐盟地區進口此類產品的進口商,需購買憑證來支付與歐盟本地生產商同等的碳成本。
中國鋼鐵業產能過剩,中共將其對外低價傾銷,歐盟國家是重要傾銷地,歐盟不斷對各類中國差鋼鐵發起發傾銷調查。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本月稍早已表態,將提出新機制限制鋼鐵進口,以保護本土生產商。
蘇紫雲表示,碳邊境稅反映的是歐盟共同體內部對永續與公平競爭價值的共識。
學者孫國祥分析,CBAM象徵歐盟將環保轉化為制度化貿易工具,直接影響像中國這類以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這不僅僅是環保問題,而是規則競爭的轉向。」
他表示,歐盟正逐步藉由制度調整中國產品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優勢,從源頭建立技術與規範門檻。
政治外交重視民主價值 歐議會迎來台灣官員
除了經濟層面,歐盟在政治外交層面的轉變也不容忽視。
歐洲議會於周四(11月13日)通過一項名為「關於應對針對人權捍衛者的跨國鎮壓」的報告,呼籲歐盟採取行動,應對境內不斷增加的跨國鎮壓事件,包括人身攻擊、監控、法律施壓等。報告並點名中共政權為「最惡劣的施害者」。
此前,台灣副總統蕭美琴11月7日受邀出席在歐洲議會舉行的IPAC峰會,成為首位登上該場域發表演說的台灣現任副總統。她在演講中詳述台灣所面臨的軍事施壓、網攻、經濟脅迫。中共則強烈抗議,聲稱已「嚴正交涉」。
對此,蘇紫雲指出,這是歐盟長期重新評估對北京關係的具體反映。
他認為歐盟已不再顧忌中共反應,在戰略上是認同台灣的民主價值鏈,包括科技發展,包括台灣水域佔有全球51%的海上航運等,這些都抬高了台灣地位。
「以前那種顧及北京面子的狀況,自2019年末疫情以來就逐漸淡化。」他補充,G7成員國意大利於2023年底退出「一帶一路」正是歐盟大勢轉向的象徵。歐洲從過往的經濟依賴中甦醒,並逐步建立對中共系統風險的防線。
歐洲內部共識加深 與北京合作空間設限
對歐盟內部對北京角色的重新定位,曾任歐盟駐華大使的奧地利籍外交官史偉(H.D.Schweisgut)9月撰文寫道,歐洲對中國在關鍵原材料與戰略供應鏈上的依賴日益加深,必須同時重視經濟安全,以及因特朗普總統第二任期開始而再度變動的地緣政治局勢。
孫國祥認為,雖然歐盟對中國仍強調「合作、競爭與挑戰並存」,但實際操作已傾向策略化與防衛化。
他分析,歐盟未來對北京政策可能呈現三重走向:在技術與補貼領域加強控管、在氣候與綠能保留條件式合作,以及在成員國立場不一的情況下出現內部份化。
孫國祥警告:「中共可能試圖在歐盟內部製造裂縫,但若其無法配合歐盟新規,經濟衝突只會升級。」
歐中「冷和」時代來臨
上述專家們認為,從安全、貿易到外交的層層布局顯示,歐盟對中共的政策已進入「防衛為主、合作有限」的新常態。蘇紫雲形容這是一種「冷和」狀態,不會完全脫鉤,但也不再讓北京佔盡好處。在關鍵議題上會劃清界線,其它姑且合作。
而孫國祥則認為這是歐洲進入「防衛化、制度化」對北京策略的起點,雖不代表全面敵對,但合作將基於更高的條件與標準。◇ #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