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眾多天體並非固定不動的,而是一直都在運動著,其中包括我們的太陽系。最近有研究發現,太陽系移動的速度比現有模型預測的快3倍多,挑戰了既有的天文學理論。

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Bielefeld University)在11月13日發布的新聞稿中指出,為了探討太陽系往哪個方向移動以及移動得多快,由該校天文物理學家伯梅(Lukas Böhme)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了所謂電波星系(radio galaxy)的分布。

這些遙遠的星系會發出特別強烈的無線電波,這是一種波長極長的電磁輻射,類似無線電訊號所使用的波長。由於無線電波可以穿透會遮蔽可見光的塵埃和氣體,因此電波望遠鏡(radio telescope)可以觀測到光學儀器無法觀測到的星系。

隨著太陽系在宇宙中運動,這種運動會產生一種微妙的「逆風」——在太陽系移動的方向上會出現稍微多一點的電波星系。這種差異非常微小,只有藉由極其靈敏的測量才能探測到。

研究人員利用歐洲電波望遠鏡網絡——低頻陣列(Low Frequency Array)的資料,並結合另外兩座電波望遠鏡的資料,首次對這類電波星系進行了極其精確的計數。他們使用一種新的統計方法,考慮了許多電波星系由多個部份構成的事實。

結果發現,所有三座電波望遠鏡的資料組合仍然顯示出超過5倍標準差的偏差,這在科學界被認為是具有統計意義的強烈訊號,也是結果顯著的證據。

伯梅說:「我們的分析顯示,太陽系的運動速度比現有模型預測的快3倍以上。這個結果顯然與基於標準宇宙學的預期相悖,迫使我們重新審視先前的假設。」

該模型描述了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起源和演化,並假設物質基本上是均勻分布。

這項研究的報告撰寫人之一、該校宇宙學家施瓦茨(Dominik J. Schwarz)表示,如果太陽系真的以如此快的速度運動,我們就必須質疑關於宇宙大型結構的基本假設。

該研究證實了先前的觀測結果。先前的觀測對象是類星體,亦即遙遠星系中極其明亮的中心,那裏有超大質量黑洞吞噬物質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相同的異常效應也出現在這些紅外線資料中,這表明它並非測量誤差,而是宇宙的真實特徵。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凸顯了新的觀測方法如何從根本上重塑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以及宇宙中仍有多少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

上述研究成果於11月10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