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風漸起,許多人開始感到手腳冰冷,即使穿上厚衣也難以感到暖和,並且常覺得疲倦、腰痠背痛,甚至精神一天不如一天?這些症狀可能不只是小毛病,而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陽氣不足。

中醫大師倪海廈在其廣為流傳的講學內容中曾指出,陽氣是人體的「太陽」,是生命運轉的根本動力。陽氣不足不僅讓人畏寒怕冷,還可能引發寒濕、氣滯血瘀,甚至埋下慢性病的隱患。

幸運的是,透過醫聖張仲景在千年經方《傷寒論》中記載的一道經典食療方劑「當歸生薑羊肉湯」並搭配科學的生活方式,我們能有效補充陽氣,重拾健康。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陽氣不足的成因、解決之道,並分享如何在家製作這道溫補聖品,讓你從頭暖到腳!

陽氣不足 百病之源

在中醫理論中,陽氣是人體溫暖、推動氣血運行的核心力量,尤以腎陽為根基。腎陽虛弱會導致手腳冰冷、疲倦乏力、腰膝酸軟,甚至影響消化、免疫與生殖功能。在倪海廈醫師的養生理念中,陽氣不足被視為許多慢性病的起點,若不重視,可能演變為嚴重疾病,如關節炎、心血管問題,甚至腫瘤。

現代生活方式是耗損陽氣的罪魁禍首。以下幾個常見原因尤其值得警惕:

錯誤飲食:過食寒涼食物(如冰飲、生冷蔬果)直接傷害脾胃陽氣,影響腎陽儲備。

熬夜:中醫講「子時養陽」,晚11點至凌晨1點是養護陽氣的關鍵時段,熬夜會耗損腎精,削弱陽氣。

濫用藥物:長期於感冒發燒等微小病症期間服用抗生素、退燒藥等寒涼藥物,阻礙身體的自我調節,可能抑制陽氣運行。

久坐少動:缺乏運動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陽氣無法有效散布全身。

情緒壓力:過度焦慮或抑鬱會傷及心脾,間接影響腎陽。

若你有手腳冰冷、精神不振等症狀,務必正視這些警訊,及早調養陽氣。

當歸生薑羊肉湯:溫補腎陽的千年經方

這道湯以溫補腎陽、活血化瘀聞名,特別適合秋冬調養。根據相關的講學資料,倪海廈醫師的理論曾詳細拆解其藥食同源的原理,稱其為「補陽聖品」。以下是湯方的組成與功效:

食材與功效:

羊肉(500克):性溫,補腎陽、暖中焦,增強體力,改善手腳冰冷。
當歸(30克):活血補血,調經止痛,增強氣血循環。
生薑(50克):溫中散寒,促進血液循環,驅除體內寒氣。
輔料:適量鹽、料酒、蔥段,提升口感並輔助去腥。
這道湯的配伍講究「君臣佐使」:羊肉為「君」,主補腎陽;當歸為「臣」,助血行;生薑為「佐」,散寒氣;調料為「使」,協調整體風味。這種配方不僅溫補,還能避免燥熱,適合大部份體質。

製作方法:

準備食材:羊肉切塊,冷水浸泡30分鐘去除血水;當歸洗淨,生薑切片備用。
焯水去腥:羊肉放入冷水鍋中,加入少許料酒和蔥段,煮沸後撈出洗淨。
燉煮湯品:將羊肉、當歸、生薑放入砂鍋,加水(約2升),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慢燉1.5至2小時。
調味出鍋:燉至羊肉軟爛,湯汁濃郁,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建議選用新鮮羊腿肉,脂肪適中,口感更佳。當歸不宜過量,否則可能導致上火。每周食用1-2次,連續2-3周,效果更顯著。

注意事項:

當歸生薑羊肉湯雖是溫補良方,但並非人人適用。以下人群食用前最好諮詢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調整劑量,並謹慎食用:

孕婦:當歸活血,可能影響胎兒安全。

體質燥熱者:如常有口乾、喉嚨痛、便秘等症狀,應避免服用。
感冒發燒者:急性炎症期不宜食用溫補湯品。

倪海廈醫師的五大「固陽心法」

倪海廈醫師的養生理念中反覆強調,補陽「三分靠食療,七分靠生活」。喝湯是補充,但改變耗陽的生活方式才是根本。以下五大心法助你從根本固護陽氣:

1. 飲食溫補:多吃溫性食物(如羊肉、核桃、韭菜),少吃寒涼食物(如西瓜、香瓜、苦瓜、蔬菜沙律)。

2. 規律作息:每晚11點前入睡,確保子時養陽,促進腎精恢復。

3. 適度運動:每天散步30分鐘,促進氣血流通,增強陽氣。

4. 注重保暖:尤其保護後頸部、腰部、腳部,避免寒氣入侵。

5. 情緒管理:保持樂觀心態,透過冥想或深呼吸緩解壓力,穩定心神。

這些習慣看似簡單,卻能從根源杜絕陽氣流失,讓你重拾活力。

手腳冰冷看似在秋冬季常見,卻可能是陽氣衰敗的警訊。透過當歸生薑羊肉湯與五大生活心法,我們不僅能溫補腎陽,還能從根本改善體質,預防疾病。從今天開始,重視陽氣,調整生活方式,讓這碗家常湯成為你健康的守護者!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為中醫養生知識分享,非醫療建議。請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食療方法,若有嚴重疾病或疑問,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