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觀光局(JNTO)周二(11月18日)公布最新數據,10月訪日外國旅客達389萬6,300人,較去年同期增長17.6%,創下10月單月歷史新高。1至10月累計達3,554萬7,200人,全年突破4,000萬人次的趨勢明確。
韓國居首 多國創紀錄
10月訪日客來源中,韓國以86萬7,200人位居第一,年增18.4%,主要受新增航班推動;中國(不含香港)以71萬5,700人居次,年增22.8%。台灣則達59萬5,900人、美國33萬5,700人,雙雙刷新10月新高。
此外,加拿大、墨西哥、法國、俄羅斯與北歐地區同樣刷新各自單月最高紀錄,顯示全球旅遊需求持續回升,訪日客源結構也愈趨多元。
北京施壓引反彈 日本政界籲降低對中依賴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質詢中表示,若出現針對台灣的軍事行動(例如戰艦出動、武力使用),可能構成日本「存立危機事態」。
此言引發北京反彈,中共外交部14日呼籲中國公民「暫勿赴日旅行」,並宣稱日本對中國遊客的人身安全「存在重大風險」。
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Hirofumi Yoshimura)1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市場具高度「國家風險」,呼籲業者不應過度依賴單一客源,應建立「即使中國旅客減少甚至歸零,也應維持能生存的商業模式」。
同日,日本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小野田紀美在內閣會議後記者會上表示,中共動輒以經濟手段施壓,已使日本在供應鏈與觀光領域面臨不可忽視的風險。她強調,日本必須在日常經濟運作中保持風險意識,避免在關鍵領域出現單一依賴,並應持續推進市場與供應來源的多元化。
中國遊客減少反緩解壓力
中國旅客雖在訪日市場佔具重要位置,但自疫情後,其佔比已明顯下降。疫情後,中國赴日旅客結構已由以往的大型旅行團轉向小規模、個人自由行,消費力亦難再現過往「爆買」時期的水準。
此外,富士山、京都等熱門景點長期承受「過度旅遊」(overtourism)帶來的壓力,中國旅客的短期減少反而有助於緩解景區擁擠與當地居民的生活負擔。
X 等社交平台上亦可見不少日本網民對此表達樂觀情緒,認為景點將變得「更舒適」,也有助於提升國內旅遊需求。
高市民調上揚 禁令反成政治利多
共同通信15~16日的全國電話民調顯示,高市內閣支持率升至69.9%,較上月再增5.5個百分點。外界普遍認為,中共的報復性措施未造成民意反彈,加上其防衛政策與物價對策獲得肯定,使支持度持續走高。
目前日本政府已通過外交管道與中方溝通,試圖緩和雙邊緊張。觀光局則表示,將持續監測訪日客數變化,但強調整體市場動能依然穩健。#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