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共財政部公布「2025年1—10月財政收支情況」,其中顯示:(一)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1,856億元,罕見地同比下降0.8%,這在「十四五」期間是絕無僅有的(見表1);(二)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只有0.8%,雖比上半年的同比下降0.3%有好轉,但仍處於低位,僅略高於2022年的0.6%。
表1:「十四五」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億人民幣)
這兩個信號,表明「十四五」中共財政的困境進一步加深。本文根據中共官方數據,略談其財政三大失衡。
其一,GDP增速與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稅收增速的嚴重失衡
根據官方數據(且不論其真假),中國GDP的增速,2021年8.1%(最終核實為8.4%),2022年3.0%,2023年5.2%,2024年5%,2025年前三季度增5.2%。2021年,GDP現價總量為1,149,237億元(最終核實數);2024年為1,349,084億元,是2021年的1.17倍。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呢?從表2可知,2021年至2025年(前10月)的增速,分別為10.7%、0.6%、6.4%、1.3%、0.8%,顯著低於同期GDP增速。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202.539億元;2024年為219,702億元,僅為2021年的1.08倍。
表2:「十四五」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億人民幣)
數據來源:中共財政部
同期的稅收增速,則更難看了,其中2022年和2024年還是負增長。曾經,稅收高速增長、稅收增速高達GDP增速2倍,這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一般而言,經濟增長,稅收和財政收入也會相應增長。當今中國的這個失衡,表明經濟和財稅政策、體制出了大問題。
此外,在GDP增速與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稅收增速嚴重失衡的形勢下,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明顯下降,2024年已降至 16.3%,較2013年下降了5.1個百分點,這個趨勢將嚴重影響宏觀調控和財政安全。
其二,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嚴重失衡,缺口越來越大
整個「十四五」(見表3),財政收入增長有限、增速波動大;而財政支出卻是穩步增長。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口徑,收支缺口從2021年的43,783億飆升到2024年的64,910億,增長了1.48倍。這直接導致財政赤字大幅增加,財政赤字率則突破了長期堅守的3%關口。2025年中共政府工作報告中,財政赤字率按4%左右安排,高於2024年的3%,創下歷史新高。
表3:「十四五」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數據(億人民幣)
以上還只是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缺口。中共還有第二本帳「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缺口也很大(見表4),缺口增幅遠大於一般預算。
表4:「十四五」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數據(億人民幣)
按目前趨勢,「十五五」中共財政收支缺口將進一步擴大,財政壓力山大。
其三,房地產泡沫破滅,地方財政的嚴重失衡
表5顯示,中共賣地收入,2021年創下歷史最高(87,051億元),相當於當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的78%。但就在2021年,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賣地收入急劇下降,2024年降至48,699億(這裏面還有很多水份,比如地方平台公司高價買地),只有2021年的56%。2025年前10月,賣地收入只相當於當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的23.88%。
表5:「十四五」地方本級公共預算收入與賣地收入(億人民幣)
地方財政本就困難,現在「土地財政」破產,怎麼辦呢?一個是地方「自救」,大力抓「非稅收入」(見表2)。2024年的非稅收入是2021年的1.5倍,其中包括亂罰款,致使許多地方民怨沸騰。(非稅收入主要是地方的,中央並不多。例如2024年中央收入決算中,非稅收入9,042.4億元,增長142.3%,主要是一次性安排中央單位上繳專項收益。)
這遠遠不夠,逼得中央出手。一是大幅增加中央轉移支付。2021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實際支出為82,441.36億元(含使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289.02億元),2025年則已增加到103,415億(預算數),把中央財政本級收入全部用於轉移支付還不夠,又騰挪了一些資金來。二是提高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大發債。截至2021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304,700.49億元;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475,371億元,為2021年的1.56倍。4年之間,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70,671億,實在驚人!
結語
財政政策是中共實施宏觀調控的基礎性手段之一。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中共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已長達17年,但是這也無法阻止2022年以來的中國經濟大盤動搖。在「流動性陷阱」使貨幣政策發揮不了多大作用的情況下,中共加大了對貨幣政策的依賴,比如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從「積極」到「更加積極」,說明中共別無他法了。
可是,本文分析的三大失衡,使中共財政政策的可持續性大成問題,難以「更加積極」。中共也有所認識,「十五五建議」中的提法是「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增強財政可持續性」。然而,中國經濟病入膏肓,皮之不存,財政「毛將焉附」?
《大紀元》首發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