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三十多歲的媽媽擔心小朋友在地板上玩耍撞頭,就在家中鋪滿彩色塑膠地墊,有時還與孩子一起睡在地墊上。然而,一段時間之後她的月經周期紊亂,又出現原因不明的痛症。她去醫院檢查發現,尿液中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的代謝物超標。在醫生的建議下,她換掉了家中的塑膠地墊,月經周期就恢復正常了。
台灣品心診所院長、神經內科醫師林邵臻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講述了這個故事。她表示,若長期接觸干擾內分泌的鄰苯二甲酸酯,不僅會導致內分泌失調,還會引發兒童哮喘、智力低下,以及成人心血管系統異常,甚至增加癌症等多種疾病的風險。
鄰苯二甲酸酯主要用作塑化劑,使塑膠更柔軟易加工,也常用於香水定香。人類接觸鄰苯二甲酸酯始於20世紀30年代。這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各種工業與日常用品中,包括塑膠製品、油漆、兒童玩具、藥品、以及食品包裝材料等。
兒童篇
「有兩種人受塑化劑影響最大,一個是懷孕的婦女,一個是小朋友。」台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
1、生殖系統
攝入過多鄰苯二甲酸酯,女孩可能會提早發育,出現性早熟;男孩雄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出現女性化特徵。
2、哮喘與鼻炎
今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匯總了澳洲、加拿大及美國共五千多名兒童數據,分析發現早期接觸鄰苯二甲酸酯和雙酚類化學物質(另一種環境荷爾蒙,也常見於塑膠)可能導致兒童過敏性疾病,例如5歲以下兒童罹患哮喘及鼻炎。
3、影響智力
鄰苯二甲酸酯可經由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干擾神經管的發育,進而影響智力。今年一項對511對母子數據的研究發現,20種鄰苯二甲酸酯代謝物的檢出率介於42%至99%之間,驗出的鄰苯二甲酸酯代謝物越高,兒童認知能力越低。
4、過動症
早前一項研究發現,孕婦尿液中鄰苯二甲酸酯代謝物的濃度越高,孩子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風險越高,濃度最高的前五分之一孕婦,其子女罹患ADHD的機率是最低組的三倍。
5、兒童骨癌
鄰苯二甲酸酯可以用作製造膠囊,然而兒童接觸某些含有鄰苯二甲酸酯的藥物會增加癌症風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2022年刊登的一項研究,涉及約128萬名兒童。結果發現,兒童時期服用含鄰苯二甲酸酯的藥物增加骨癌風險178%,淋巴瘤風險107%。
成人篇
對於成人來說,攝取過多鄰苯二甲酸酯也會增加多種慢性疾病和癌症風險。然而,成人在出現相關症狀時,多半不會聯想到環境荷爾蒙的影響。
1、心血管疾病
鄰苯二甲酸酯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之一。今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2018年全球超過35萬6千多例心臟病死亡病例可能與鄰苯二甲酸酯有關,佔55至64歲人群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13%以上。
2、認知障礙症
部份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中也發現了濃度較高的鄰苯二甲酸酯。研究發現,路易體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脊髓液中的鄰苯二甲酸酯是阿茲海默症患者的2.7倍。路易體認知障礙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第二大失智類型。
3、癌症
鄰苯二甲酸酯與乳腺癌風險有關。2025年3月,《歐洲環境科學》刊登一項研究,分析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1999至2016年的5,563人的資料,發現多種鄰苯二甲酸酯與乳腺癌風險增加相關;乳腺癌患者中接觸鄰苯二甲酸酯較多者,存活率明顯較低。
4、更年期症狀
對於更年期女性來說,環境荷爾蒙也會增加更年期症狀。研究發現,45至54歲的女性驗出鄰苯二甲酸酯代謝物濃度越高,出現更年期熱潮紅的頻率就越高。另一項樣本較少的初步研究也發現,接觸鄰苯二甲酸酯較多的更年期女性更容易失眠。
5、慢性疼痛
一項根據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的研究發現,驗出鄰苯二甲酸酯代謝物越高,出現慢性疼痛的機率也越高。鄰苯二甲酸酯與慢性痛症的聯繫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員分析,接觸鄰苯二甲酸酯過多會增加氧化壓力、導致發炎,從而引發慢性痛症。
遠離鄰苯二甲酸酯方法
鄰苯二甲酸酯對人體的危害很大,不過好在它很容易排出體外。鄰苯二甲酸酯在體內的半衰期約為12小時,代謝速度雖快,但若長期反覆接觸,仍可能造成累積性傷害。顏宗海建議,日常生活可從以下方面著手,降低塑化劑殘留:
1、多喝水:塑化劑經肝臟代謝、腎臟排出,多喝水有助於促進代謝與解毒。
2、多吃高纖維食物:蔬果、雜糧等高纖維食物有助腸道健康,讓毒素從腸道排出。
3、多吃彩色蔬果:塑化劑的毒性與過氧化反應有關,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可中和其影響。例如蕃茄和西瓜富含茄紅素;南瓜和蕃薯富含胡蘿蔔素;深綠色蔬果含有葉綠素及葉黃素,葡萄和李子則含花青素及維他命C,能強化身體抗氧化防禦力。
4、多吃有機大豆:對女性尤其重要。美國霍普金斯大學2023年的一項涉及11,837名女性的薈萃分析顯示,大豆異黃酮與乳腺癌復發風險降低26%相關。
5、少吃高油脂食物以及內臟:多數環境荷爾蒙屬脂溶性,容易在食物鏈中累積。燒烤、肥肉、雞皮、蛋糕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應減量攝取。
6、避免加熱塑膠製品:有些餐盒、保鮮膜及塑膠袋可能含有塑化劑污染,使用時避免高溫加熱,微波加熱時間應減半,以降低塑化劑釋出的風險。
7、飯前洗手:進食前一定要洗手,尤其是孩童要特別注意,不要一邊玩玩具一邊吃東西,可減少環境荷爾蒙的攝入。
此外,在購買物品及食品時,應養成閱讀成份標示的習慣,選擇來源清楚、品牌誠信的產品。
中醫排毒方法
中醫茶飲和穴位按摩也能幫助排毒。宜民時尚中醫診所院長田宜民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提出以下排毒建議:
1、玫瑰花茶
玫瑰花中含有天然的多酚,有助於日常維持身體的代謝機能。建議儘量選擇有機或經過檢驗、無農藥殘留的產品,避免讓身體承擔不必要的化學刺激。
做法:5-10克的乾燥玫瑰花,用沸水沖泡,悶10分鐘即可飲用。
2、按摩穴位
中醫認為,人體有自癒的能力。通過穴位按摩,可以增強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
足三里:位於膝蓋外側凹窩下方約四指寬處,距離小腿前方脛骨橫開一寸的位置。
合谷穴:位於手掌虎口處,五指併攏時的最高峰位置。
3、調整作息
中醫經絡理論認為,人體內有多條經絡(能量)通道,其中膽經在夜間約11時至凌晨1時運行,肝經在凌晨1時至3時運行。肝膽能量系統對身體排毒、減壓極為重要。如果在這段時間沒有入睡,就會錯過身體自然修復、清理代謝廢物與釋放情緒壓力的時機。
此外,田宜民也強調,規律運動、攝取蛋白質及保持心情愉快也是維持排毒機能的關鍵。 @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