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昨日(21日)閉幕,香港賽區統籌辦主任楊德強今日在商台節目中強調,香港在統籌組織和運動員表現兩方面,已繳交了「合格的試卷」,獲得國家體育總局的認可。他又讚揚香港運動員的整體成績值得全港市民引以為傲。
楊德強表示,香港今屆承辦了劍擊、七人欖球及場地單車等共8個競賽項目,皆是經過詳細考慮,屬於港隊以往取得良好成績且具競爭力的項目。雖然香港在揀選承辦項目時傾向港隊有競爭力的項目,但是香港亦選擇了男子手球賽事,而手球過去並非香港的熱門項目。
楊憶述,早在2020年就留意到香港手球隊的進步,基於手球隊的持續發展潛力,認為他們值得在全運會這個舞台上發揮,希望市民能多認識其它香港有能力和潛質發展的項目。港隊今屆共收穫9金2銀8銅的佳績,楊認為成功發揮得益於「主場之利」,因食宿獲得妥善照顧而有助於運動員表現。
籌辦工作方面,楊形容工作不算辛苦,香港展現了極高的場地運用靈活性。例如,啟德體藝館能在短短24小時內,成功將手球場地轉換成劍擊場地。另外,為了確保賽事水準與安全,運動員的住宿安排、食品安全及藥檢抽查等工作均經過嚴格的招標程序,整體檢測順利,未發現任何違規事件。中國大陸來港參賽的隊伍對於酒店及食物安全等安排亦表示滿意。
市民反應方面,香港賽區共售出約17萬張門票,佔總門票數的45%。楊德強透露,周末賽事的票務銷售率超過九成,不少比賽主場氣氛熱烈,運動員和教練都對賽事安排表示滿意。
關於政府對運動員的支援,16名手球正選隊員中,除1名因任職消防員外,15人辭去全職或停薪留職備戰,每月津貼僅4,000元。楊承諾將會檢視2018年推出的隊際運動項目5年發展計劃,並將本次全運會經驗納入考慮,調整支援及津貼的金額。他續指,政府對體育發展的支援資源在過去10年一直增加,投放在哪個方面將會是檢討重點,必須確保「用得其所」,需透過是次全運會的經驗,整體檢視未來的體育發展方向。
除了檢視內部體育發展,楊亦提到本屆全運會亦為區域合作奠定基礎,涉及香港、珠海及澳門的跨境公路單車賽,雖然組織上充滿挑戰,但此經驗將促進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並計劃定期舉辦類似活動。
關於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巴赫到訪啟德體育園後表示粵港澳有能力申辦奧運,楊強調,申辦奧運與否仍有待檢視,必須留待下月的殘特奧賽事結束後,粵港澳與國家體育總局才能詳細檢討和檢視未來的合作空間。@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