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官員警告,中國幾乎全面掌控了全球稀土供應,歐洲正面臨「令人震驚」的戰略依賴風險。歐盟產業事務主管史特凡‧塞若內(Stéphane Séjourné)批評,中共對歐企施加的出口許可要求近似「勒索」,呼籲歐盟「加倍努力」突破供應樽頸。
周二(11月25日),塞若內在史特拉斯堡向歐洲議會發表演說時表示,中共當局今年4月及10月推出的稀土出口限制「直接把歐洲作為目標」。
他指出,北京要求企業提供包含「商業機密」在內的敏感訊息,作為核發出口許可的交換條件,這種做法「形同勒索」(akin to racketeering)。
「這些許可證的發放,是以企業提供訊息為交換條件,而這些訊息往往包含商業機密,這點特別令人憂心。若考慮到我們製造商為取得許可證所被要求提供的一切,這些要求看起來形同勒索。」塞若內說。
「現在正是歐洲加緊行動的關鍵時刻。為了降低我們對中國的依賴,歐洲必須加倍努力。」塞若內對歐洲議員表示。
塞若內還指出,目前出口許可證仍是「零零星星」(in dribs and drabs)地發放,使歐洲汽車與能源產業面臨供應延誤風險。
稀土壟斷與出口限制
中國掌控全球約60%~70%的稀土開採量,以及90%的精煉產能,這些元素對汽車、電子、能源與軍事技術都至關重要。
北京在10月進一步擴大出口限制,不僅將受限元素擴大到12種,並且首次把技術、專有知識(know-how),以及含有微量中國來源稀土的外國製成品納入限制範圍。儘管在美中談判過後,中方10月份宣布暫停措施一年,但4月的限制仍持續生效。
「獨立的代價是高昂的,但比依賴的代價更低」,塞若內說,「現在行動還不算太晚,但時間正在流逝。」
歐盟資源自主計劃
歐盟委員會預計於下周三(12月3日)公布名為「RESourceEU」的一攬子計劃,目標是協調聯合採購、庫存和回收,以尋求關鍵礦產自主。
在「RESourceEU」計劃之下,歐盟將創建一個「歐洲關鍵原料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Critical Raw Materials)。該中心將以日本國營的「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為範本,作為協調需求評估與庫存管理的樞紐,使歐盟能共同採購併在境內儲備關鍵礦產。
歐盟計劃加速歐洲內部生產和提煉,並加強稀土相關產品的回收能力。
塞若內說:「加快這些原料的回收速度至關重要。這些物質太過輕易地流出歐盟。它們被運到其它地方回收,然後再被運回。我們必須做得更好,確保循環性,並將這些原料保留在歐洲境內。」
根據去年生效的《關鍵原料法》(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歐盟目標是到2030年,25%的關鍵礦產需求來自回收。目前這一比例不到1%。
國際合作與在地加工
為解決新礦場開發需時10年到30年的挑戰,歐盟正積極與非洲、南美和東南亞等國家建立夥伴關係,以多元化供應鏈。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近期已與南非簽署了《清潔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議,承諾提供7.5億歐元的投資,以聯合開發該國的關鍵礦物。
歐盟還計劃支持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進行「在地加工」,而非僅僅作為礦物出口國。塞若內認為,這樣的合作將能創造「雙贏」。#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