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自2021年推出BNO簽證政策以來,已經有超過20萬香港人移居當地。英格蘭中部港人組織WestMidlands Hongkonger Support CIC昨日(30日)在五一勞動節前夕公布一項關於港人就業情況的調查,顯示有12.9%受訪者無業或待業,高於英國整體數字;另外,僅有55.9%受訪港人表示享有有薪病假。
在2022年2月,UK Welcomes Refugees、West Midlands HongKonger Support CIC 與伯明翰大學研究員合作,透過問卷調查了解移居英國的香港人的就業情況,並將調查結果提交予各政黨及工會團體。3年後,新一屆政府於今年3月在國會進行勞工法例改革方案的二讀,因此,相關組織今年3月20日至4月19日再次進行網上問卷調查,了解港人的就業情況。
調查成功收回603份有效問卷,對象是在2020年2月至2025年1月移居英國的18歲以上香港就業人口。調查結果顯示,僅59.7%受訪者表示從事全職工作,低於英國整體全職工作人口比率的66%;27.4%表示從事兼職,高於英國整體兼職工作人口比率的21%;12.9%表示無業或待業,高於英國整體失業率4.4%。
最多受訪者表示從事倉務員(14.3%),其次是IT從業員(7.6%)、文員(7.2%)、行政人員(6.9%)、自僱人士(6.7%)、飲食業從業員(5.7%)、清潔工(5.1%)、金融保險業從業員(4.2%)、零售業從業員(4.2%)、福利機構從業員(3.7%)、教學助理(3.4%)、護理員(2.9%)、社工(2.5%)、外賣司機或網約車司機(2.5%)、公職人員(2.4%)、專業技工(2.4%)、會計(2.2%)、教師或補習老師(2.2%)、職業司機(2.2%)等。
59.7%受訪者稱在職場沒有受到不公平待遇,但曾遇到不公平的工作崗位安排(14.8%)、職場欺凌、排擠、差別待遇(14%)、歧視性言語、口頭侮辱(8.9%)、無理更改工時(7.9%)、欠薪或拖糧(4.6%)等。
另外,只有54.1%受訪者表示享有有薪病假,多達33.3%表示「沒有」,12.6%表示「不知道」;74.1%擁有有薪法定假期,但18.4%表示「沒有」,7.5%表示「不知道」。
蒙兆達籲移英港人加入工會
前香港職工盟總幹事、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在記者會上表示,調查結果反映出香港人在英國職場受到剝削的情況比想像中嚴重,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中介工人、臨時工或非全職工作者身上。他批評有僱主誤導工人,聲稱他們因非全職身份而無權享有勞工福利。
他曾聽聞有香港人在英國工作時遭遇欠薪,通過工會代表的介入,問題在當天便得到解決。然而,許多香港人並不習慣加入工會,往往在遇到問題後才尋求協助,這可能為時已晚。因此,他建議香港人在抵達英國後儘早加入工會,將其視為一種保障,未雨綢繆。
新移民權益組織「UK Welcomes Refugee」總幹事Sean Ryan讚揚香港人勤奮、有創業精神,並渴望融入英國社會,但需要有針對性的支援。他提到該組織正積極協助香港社工在英國獲得專業資格認可,亦僱用香港人成為其團隊的一員,支持香港人。
工會組織「TUC Midlands」地區幹事Stuart Richards強調,伯明翰一直是移民城市,工會將堅定捍衛移民工人的權益,特別是在近年極右翼和民粹主義勢力抬頭的情況下。工會聯盟不僅歡迎移民工人成為工會成員,更會積極協助他們融入並全面參與工會架構。
工人培訓機構「TUC-WMCA Skills Partnership Lead」代表Matt Pointon指,在英港人的確面對面對就業不足問題,促請英國政府承認他們在香港獲得的學歷與資格。工會希望透過網上研討會等方式,甚至在港人抵英前,協助他們適應英國就業市場與職場文化。
WestMidlands Hongkonger Support CIC 發言人李大成建議,眾多港人社區組織可以考慮組成聯盟,專注推動及改善香港人在英國的就業權益和工作條件;港人亦可以與英國本地工會合作,在工會架構下建立平台,讓港人更容易參與及爭取自身的勞工權益。
移英港人稱難請病假
移英港人Ben向本報記者表示,曾在一間汽車零件廠工作,員工分為長工和中介工。中介工人如果想請病假,須提前兩小時通知中介公司,復工簽假紙。除非有醫生證明,否則第二次請病假會收到警告信,視為未經授權休假,但英國很難看到政府醫生,私家醫生亦不輕易開證明;第三次病假即被解僱。
他表示雖然每年有28天年假,但全由公司安排,申請無薪假難獲批。有香港員工因長假不獲批而提出辭職,中介公司雖然同意工作至離職前,卻常在最後一刻以「人手過多」為由解僱。
李女士2023年起在護理院擔任全職護理員,負責照顧19個人,遭遇超負荷工作及不公平對待,多次向管理層反映無果。今年4月,她被一名女同事用木製餐盤攻擊她的肋骨,當時有另外兩位同事目睹了整個事件。她報警並向經理舉報,卻未獲妥善處理,還面臨霸凌與種族歧視,醫生建議身心不堪重負的她暫停工作。
同時,她向「英國勞資調解與仲裁服務」(ACAS)提出申訴,但事件發生時她還不是成員,所以工會無法代表她,只好帶一位支持她的同事出席。經理在會議中稱施襲者已被解僱,但警方亦建議撤案。返回職場後,她發現施襲者被重新聘用,令她感到被欺騙。最終,她成功轉工。她表示若及早加入工會了解權利,或許結局不同,現在正積極參與工會培訓。@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