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年,沙王彼得大帝(Tsar Peter the Great)把今日聖彼得堡南部市鎮普希金(Pushkin)當作禮物贈予妻子葉卡捷琳娜(Catherine)。最初這片土地的開發進展緩慢。13年後,第一棟住宅終於在此建成,那是一棟擁有16間房的簡樸鄉間別墅。然而到1700年代末,別墅的規模已擴大到原來的10倍以上,成為俄羅斯最宏偉的建築之一。葉卡捷琳娜宮的發展歷經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是在伊莉莎白一世女王(Tsarina Elizabeth I)統治期間,第三階段在葉卡捷琳娜大帝統治時期。
在發展的第一階段(1744至1748年),宮殿面積擴大了一倍以上。新增建築包括兩個翼樓、四個畫廊、一個小教堂和一個玻璃大廳。建築主要由俄羅斯第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本土建築師米哈伊爾‧澤姆佐夫(Mikhail Zemtsov)操刀,建築美學大概屬於荷蘭與斯堪的納維亞特色相結合的柔和巴洛克風格。
在第二階段(1751至1756年),宮殿建築有一些重要發展。在這五年間,建築師弗朗切斯科·巴托洛梅奧·拉斯特雷利(Francesco Bartolomeo Rastrelli)把這座宮殿改造成意式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的輝煌典範。大規模的增建,加上附近幾棟嶄新風格的建築,幾乎達到現今的規模。宮殿內的許多裝飾,亦可追溯至這一時期,包括鍍金、琥珀鑲板、科羅曼德漆器、白色柱子,以及宮殿內蒐藏的許多繪畫和雕塑。
葉卡捷琳娜大帝統治時期,宮殿經歷了最後一些重大改變。除了進行少許擴建以外,變化主要體現為設計風格轉變為古典主義。室內裝修演變出幾個新房間,包括阿拉伯風格房(Arabesque Room)、藍色房(Blue Room)和中國房(Chinese Room)。此外,南向立面也進行翻新,原本的金色外牆改漆為藍色。
歷經了三個階段的拓展和裝修,這座宮殿最終成為俄羅斯的重要建築典範,其內部裝飾華麗,外部則展現了簡樸的古典主義設計以及明亮的俄羅斯色彩。




原文:Catherine Palace: Russia's Homage to Great Queen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詹姆斯·巴雷塞爾(James Baresel)是一位自由撰稿人,為多家期刊撰寫文章,包括:《美術鑑賞家》(Fine Art Connoisseur)、《軍事史》(Military History)、《克萊蒙特書評》(Claremont Review of Books)和《新東歐》(New Eastern Europe)等。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