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長假期剛結束,官方統計顯示,五日內訪港人次達110萬,按年上升22%。旅遊業議會總幹事楊淑芬今早(7日)在港台千禧年代節目中表示,訪港旅客人數超出業界預期,整體人次已回復至疫情前約九成,反映旅遊業正加速復甦。旅遊從業團體則呼籲政府檢視熱門生態景點的管理配套,倡設配額制度,提升旅客與市民的體驗。

楊淑芬指出,長假期間大陸旅行團旅客近3.3萬人,其中三分之二為過夜旅客,主要停留一至兩晚。她形容今次旅客增幅為「開心的落差」,並且認為多項有利因素帶動人流,包括啟德體育園啟用、海洋公園大熊貓龍鳳胎亮相、天氣理想,以及假期與佛誕相連,令更多旅客選擇來港。

她表示,部份旅客專程參與長洲太平清醮的飄色巡遊和搶包山比賽,亦有不少旅客安排行山行程,反映自然生態旅遊需求上升。但亦強調,若只著重增強交通服務、無限制增加車輛進出,將影響行山體驗。她建議政府針對如西貢萬宜水庫東壩等熱門景點,研究設立自由行與旅行團配額制度,以更有效管理人流,減低對生態及市民日常活動的影響。

旅遊業議會總幹事楊淑芬。資料圖片。(余鋼/大紀元)
旅遊業議會總幹事楊淑芬。資料圖片。(余鋼/大紀元)

香港旅遊業僱員總會理事長林志挺在同一電台節目中表示,今年五一長假期間,大陸遊客入境旅行團的數量有明顯增長,部份導遊甚至可一日接待兩團。他又指,本港部份酒店的成本控制較過往表現理想,有助提升旅遊接待能力。

不過,林志挺指出,儘管自由行旅客人數和城市數目持續擴大,有望達成旅發局全年4,900萬訪港人次的目標,但旅行團數目要回復至疫情前水平仍有困難。他認為,現今旅遊模式愈趨多元,需要推動更多具深度的導賞式旅遊,建議加強本地導遊培訓,提升他們對香港歷史文化及掌故的認識,逐步轉型為具教育及文化價值的導賞團。

香港旅遊業僱員總會理事長林志挺。資料圖片。(劉駿軒/大紀元)
香港旅遊業僱員總會理事長林志挺。資料圖片。(劉駿軒/大紀元)

對於「一簽多行」政策的效果,楊淑芬認為,該安排未必直接反映在五一長假人流高峰期,因為習慣使用一簽多行的旅客多為熟悉香港、非首次來訪者,傾向於平日或周末出行。@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