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稀土供應可能隨時因政策中斷的情況下,西方企業開始採取「中國+1」或「中國+N」策略,即使需支付更高的溢價。此外,他們在巴西或其它地區的開採通常採用更環保的公益,也更容易獲得當地社區的接受。

《華爾街日報》周一(5月19日)報道,在巴西的一家礦業試點工廠,一一名技術人員正培訓工人,這些機器翻攪著成堆的紅土,分離出富含金屬的堊質岩石。這些金屬是生產電動汽車、智能手機和導彈的關鍵磁鐵,目的地是美國,而不是中國。

中國主導全球稀土的開採和生產,約佔開採量的70%和加工量的90%。許多國家的稀土礦石也被運往中國提煉,這也正是美國等國致力於確保稀土完整供應鏈最擔心的事。

今年4月,在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新關稅後,北京收緊了對稀土材料的出口限制。5月,隨著美中達成協議,雙方暫時互降關稅,北京重啟了針對一些公司的稀土出口。

儘管如此,在美中地緣政治加劇的環境下,包括Tesla在內的西方製造商正加倍努力尋找中國以外的稀土替代品來源。

加拿大阿卡萊拉資源有限公司(Aclara Resources)是霍赫爾德礦業(Hochschild Mining)的子公司,在智利和巴西等地開發清潔稀土項目。

阿卡萊拉行政總裁Ramón Barúa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我們正目睹需求如海嘯般湧來的情況。」

Barúa表示,公司正在巴西開採一座稀土礦,計劃為其在美國擬建的一家加工廠供應原料。加工廠將把稀土礦分離成單一元素。

早在2024年,德國VAC公司就與阿卡萊拉簽訂了稀土供應協議,並獲得五角大樓提供的9,400萬美元資金,在南卡羅萊納州建造一家工廠,為通用汽車等客戶生產稀土磁鐵。

各國降低對華稀土供應依賴 開始「中國+N」策略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巴西的稀土儲量約為2,100萬噸,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中國。

巴西還擁有豐富的重稀土資源,如鏑和鋱這兩種銀白色金屬元素,它們可以防止磁鐵在高溫下失去磁性,對電動汽車至關重要。

2020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時,曾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應對美國對稀土等關鍵礦產的外國依賴。在2024年重返白宮後,他再次將該問題重新列為優先事宜。

過去5年,美國已投入數億美元,試圖重建稀土加工廠和磁鐵工廠,這些工廠在中國佔據稀土主導地位的幾十年裏陸續關閉。

歐洲也在努力降低對中國稀土產業鏈的依賴。目標是實現至少40%的關鍵原材料在歐盟內加工,並規定任何單一外部國家對指定材料(包括稀土)的供應量都不應超過歐洲年消費量的65%。

過去,因為巴西稀土的開採和加工成本約為中國的3倍,西方買家傾向去中國採購。但在中國供應可能隨時因政策中斷的情況下,西方買家開始採取「中國+1」或「中國+N」策略,即使需支付更高的溢價。

5月16日,澳洲稀土企業萊納斯公司(Lynas Rare Earths)宣布,已在其馬來西亞關丹工廠(Kuantan)成功啟動氧化鏑(Dy)的重稀土分離生產,成為中國以外首家實現商業化重稀土加工的供應商。

是否關注環保 中企和外企最大的區別

此外,西方公司在巴西或其它地區的開採通常採用更環保的公益,也更容易獲得當地社區的接受。

相比之下,中資企業在海外的礦山營運出現過很多問題。2025年2月,中共國企中冶集團在贊比亞經營的一座大型礦山發生尾礦壩潰壩事故,約5,000萬升含濃酸、溶解固體和重金屬的廢物流入該國的一條主要河流,導致附近的鳥和魚幾乎一夜之間死亡。

數天後,同一地點的另一家中資礦山又發生小規模酸性廢物洩漏,一名礦工掉入酸性物質中死亡。警方還發現,該礦在當局指示停止營運後還在繼續運作,隨後當局逮捕了兩名中國礦山經理。

中國的稀土開採方式通常是在黏土中鑽孔,然後用硫酸銨溶液(一種常用化肥)浸出稀土。這種工藝成本低,但可能污染周圍土壤和水源。

相比之下,阿卡萊拉在巴西的開採方式是從約30米(近100呎)的地下挖黏土,運往工廠處理。由於黏土在地表,不需要深挖,殘餘黏土經過洗滌後再回填到地下,因而無需修建尾礦壩。

稀土專家Jon Hykawy最近考察了阿卡萊拉的試點廠和礦山。他告訴《華日》說,「對環境保護的關注與否是中國(公司)與阿卡萊拉在巴西最大的區別。」#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