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成記/大紀元)
(健康養成記/大紀元)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長者面臨食慾減退、營養攝取不足的問題,容易導致體重減輕、肌肉流失,甚至加劇慢性病症狀。為了補充流失的營養,營養粉成為許多家庭照護長者的重要選項。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產品與標榜的功效,台灣可苡營養諮詢中心營養師張維浚講解不同配方成份的功效,以及如何正確選購及食用營養粉,從而達到營養補充的效果。

三種常見蛋白質有何不同?

市面上的長者營養粉多強調蛋白質補充,尤其針對預防肌少症、修復組織等需求。張維浚表示,目前主要有三種常見的蛋白質來源,各具特性:

1.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取自牛奶,通常佔牛奶蛋白總量的約20%,富含支鏈胺基酸(BCAA)如白胺酸,與肌肉生成密切相關,也是健身族群愛用的增肌蛋白。

它的特色是吸收速度快,服用後約一小時就能進入血液中,但在血液中的停留時間短。張維浚建議,長者食用乳清蛋白時,搭配其它蛋白質一同補充效果更好。

2.酪蛋白

酪蛋白佔牛奶蛋白的約80%,它被人體吸收的速度較慢,能提供較長時間的飽足感,也可以持續為身體提供胺基酸。張維浚建議,酪蛋白適合在晚上補充,幫助身體在睡眠中進行修復。

3.大豆蛋白

大豆蛋白主要來自黃豆,含有植物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及修補肌肉的功效。大豆蛋白的吸收速度,介於乳清蛋白與酪蛋白之間。食用豆製品如豆腐、豆乾、豆漿等都可以補充大豆蛋白。

張維浚表示,三種蛋白質各有作用,應依需求搭配攝取。他也強調,天然食材中蘊含許多種類的營養成份,包括尚未被發現的營養素,而營養補充品不能取代正常食物。

長者營養粉選購原則

面對多種多樣的營養粉,張維浚建議在挑選時注重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根據長者的身體狀況,選擇適當的配方。第二個原則是,選擇具有政府審核標章的產品。

張維浚列舉以下幾種情況為例:

狀況一:長者正餐吃的比以前少,體重下降。這時攝入的營養都減少了,應該選擇全面均衡的營養品,幫助補充各類營養素。

狀況二:長者牙口不佳或口味變清淡,可以吃粥和菜,但很少吃肉,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或者是身體處於修復期,如經歷骨折、燒燙傷後,此時都需要補充蛋白質為主的營養粉。

狀況三:長者有糖尿病、腎病、癌症或其他慢性病。此時應選用經官方或專業機構審核的特殊醫療用途配方,可以符合病症需求並且確保安全性。

張維浚提醒,針對特定病症設計的營養粉,不代表具有醫療功能,不要有錯誤的期待。他建議慢性病患者在選購前應與醫師討論,諮詢產品是否適合自己,確保補充品能與飲食及用藥妥善搭配。

此外,若產品標榜含有特定功能性成份,建議查看該成份是否出現在成份表中,而不只是標籤文宣。若成份中有明確標示,代表廠商對該成份的含量有信心,這個邏輯也適用於保養品的標示。

沖泡方式要注意

營養粉的沖泡方式也影響吸收效果。張維浚指出,長者經常出現兩種問題,一是濃度不足,二是溫度太高。

1.濃度不足

粉狀產品在沖泡時,若用量不足,可能導致營養濃度過低,補充營養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2.溫度過高

沖泡溫度不宜超過50至60攝氏度,否則容易破壞營養粉中的某些營養成份,建議沖泡溫度為30至40攝氏度,使用接近或略高於體溫的溫水沖泡即可,有利於保留完整營養成份。

張維浚表示,飲用時機也很重要,營養粉不應取代正餐,最適合在兩餐之間當點心補充。若選擇易開罐營養飲,可分次飲用。

營養補品不是萬靈丹,在改善生活方式,儘量做到均衡飲食的基礎上正確補充,才能幫助長者打造健康老年生活。@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