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在美國市場受阻,人民幣悄然貶值,中國轉向其它地區出口的跡象越發明顯。
根據《日經亞洲》周一(6月23日)報道,人民幣兌美元以外的多種全球貨幣呈現走軟趨勢,這表明北京可能正試圖增強對非美國貿易夥伴的出口競爭力。
人民幣的浮動一直不是由市場決定,而是在中共當局控制之下。因美國關稅,中國的頭號出口市場受阻,北京開始下調人民幣兌多種非美元貨幣的匯率,以提升出口競爭力,同時保持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穩定。
人民幣兌19國貨幣匯率走低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管理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在6月13日跌至95.49,為2020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截至6月20日,該指數僅小幅回升至95.92。
2025年以來,該指數已累計下跌約5%,較2024年底收盤水平顯著走低。
CFETS指數衡量人民幣兌一籃子25種貨幣的匯率,其中人民幣兌19種外幣都出現了貶值。
其中,人民幣兌歐元自2024年底以來貶值近10%,4月底更跌至8.44,創11年來新低,隨後小幅回升至8.2。人民幣兌泰銖及其它東南亞貨幣同樣出現貶值。
人民幣兌美元保持穩定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相對穩定,2025年以來上漲約2%,目前維持在1美元兌7.18人民幣左右,過去一個月在7.16至7.20區間內波動。
中共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央行每日公布參考匯率(中間價),允許人民幣匯率在2%範圍內浮動。中間價通常與人民幣離岸市場價值存在差異,被認為反映了政府對匯率的管控意圖。
東京帝京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貨幣政策專家露口洋介(Yosuke Tsuyuguchi)對《日經亞洲》表示:「北京已接受對美出口下降的現實,轉而採取有效策略,通過增加對其它地區的出口來彌補這一缺口。」
美國對華加徵高額關稅重創了中國的對美出口。
2025年4月,美國關稅超過100%,導致中國對美出口同比下降20%;5月,雙方同意將關稅降至115%,但出口仍萎縮35%。
儘管中美貿易摩擦有所緩和,中國對美出口大幅復甦的希望依然渺茫。
與此同時,中國對其它地區的出口表現強勁。2025年4月和5月,中國對東南亞出口分別增長21%和15%,對歐盟出口分別增長8%和12%。
美國財政部6月初公布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未將任何貿易對手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將中國大陸、德國、新加坡、越南、日本、南韓及台灣列入觀察名單,並新增瑞士及愛爾蘭兩國。
紐約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經濟學研究員Brad Sester撰文指出,最新報告承諾財政部將對算法進行技術調整——這是早就應該進行的操作——將增加未來某些國家或地區被標為「貨幣操縱國」的可能性,尤其是共產中國。
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間,美國財政部長就在2019年認定中國(中共)操縱人民幣匯率,被列入貨幣操縱國名單。這是美國25年後首次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隨著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推進,特朗普將中國從該名單上除名。#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