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目光聚焦於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表面上看,雙方似乎都在為達成某種協議而努力,暫時休兵。然而,深入分析特朗普政府近期的一系列動作,以及美國與盟友達成的協議細節,不難發現,這並非簡單的貿易爭端,而是美國旨在「去共產主義中國化」或者說是「去中共化」的更宏大戰略布局。表面平靜,實則暗流湧動,這一場更具深意、更具穿透力的經濟結構重塑運動,而對於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的中國經濟而言,這正是「不能承受之痛」。

關稅:從貿易武器到戰略工具

美國對華關稅政策的演變,清晰地揭示了其戰略意圖的升級。最初,關稅被視為迫使中共在貿易逆差、知識產權保護和芬太尼藥物等問題上讓步的工具。但如今,關稅的「浮動性」和「選擇性」已成為美國施壓各國「選邊站」的關鍵槓桿。

例如,特朗普政府已經通知一些國家新的關稅稅率將於8月1日生效。儘管具體的關稅稅率可根據國家與美國的關係進行調整,但其核心目標已遠超平衡貿易。

對貿易夥伴的差異化細節透露戰略意圖,美國與英國達成10%關稅協議,而對越南則課徵20%(非原產地40%)的關稅。對緬甸徵收40%關稅、對泰國徵收36%關稅......這種差異化待遇,明確傳遞了美國對各國「去中共化」施壓程度的考慮。

美國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促使盟友和夥伴國在經濟上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並加強與美國的供應鏈合作,旨在重塑全球產業鏈。

更深層次的戰略則是政治與經濟綁定,美國關稅的浮動機制,意味著其並非固定不變的貿易壁壘,而是一種動態的政治經濟工具。它暗示,如果一個國家或企業願意承諾提高「去中共化」程度或擴大對美投資,其關稅稅率就有可能調整。這使得產業經濟與政治、國防安全深度糾纏,各國領導人在政策取捨上面臨前所未有的難度。

「反規避調查」:堵塞中國產品「出海口」

除了傳統關稅,美國商務部近期採取的「反規避調查」更是進一步收緊了對中國的貿易圍堵,調查重點是中國供應商通過第三國轉運以規避美方關稅。這表明,美國已意識到中國企業可能通過「洗產地」或供應鏈轉移來規避現有貿易措施,因此採取了更精準、更具打擊力的手段。

甚麼是「反規避調查」?它是針對規避現行反傾銷或反補貼措施的行為所發起的一項貿易救濟調查。若確定存在規避行為,美國可採取擴大徵稅範圍等反制措施,其打擊程度不亞於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這意味著供應鏈重構,即中國企業試圖將生產環節轉移到第三國(如東南亞),只要最終產品被認定使用了中國原材料或核心部件,仍可能面臨高額關稅。這迫使企業必須更徹底地將供應鏈轉移,甚至需要在美國或其盟友國家投資設廠。

美國對中國產品「中轉站」發出了警告,對泰國和墨西哥產品的調查,也向那些可能成為中國產品「洗產地」跳板的國家發出了明確訊號,促使其在中美之間做出更謹慎的貿易選擇。

暗流湧動:爭奪戰略資源的定價權與主導地位

比貿易商品更具戰略意義的是關鍵礦產和稀土(17種戰略金屬)。稀土是製造超強磁鐵的關鍵材料,廣泛應用於軍事(無人機、戰鬥機)和高科技產業(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

美國正在稀土領域發起一場史無前例的攻勢,旨在徹底打破中共的壟斷地位。美國已支持制定一項建立單獨、更高定價體系的計劃,以挑戰中國在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

長期以來,中共掌控全球90%的稀土供應,部份原因是其不計環境成本的粗放式開採,以低價傾銷抑制了其它國家的投資動力。然而,稀土的「稀缺」原因並非指其地殼含量少,而是其開採和提煉對環境造成巨大污染。

美國國防部將為國內稀土礦商MP Materials提供最低價格保證(每公斤110美元),幾乎是當前市場水平的兩倍。

這意味著無論中國市場稀土價格跌得多低,MP Materials都能確保每公斤至少獲得110美元的收入。這為MP Materials提供了一個堅實的收入底線和利潤保障。這種「托底」機制有效地消除了中國低價傾銷對美國稀土產業的衝擊。但如果由於全球需求增加、中國供應受限或其它因素導致稀土市場價格超過110美元/公斤,國防部作為最初的「擔保方」和「扶持者」,將分享MP Materials超額利潤的一部份。具體來說,超出110美元以上部份的利潤,國防部將獲得30%。

這並非一個簡單的貿易補貼,而是美國政府利用其國家安全需求,通過精準的金融槓桿,來撬動和重塑全球稀土產業鏈,從而實現其「去中共化」戰略目標的又一重要部署。

高價保證將為美國及其盟友的稀土採礦、加工和磁體生產提供巨大的投資動力,加速建立獨立於中國的稀土供應鏈。美國試圖通過此舉,確立一個更高、更環保的稀土定價體系,迫使全球消費者重新評估稀土的真實成本和來源風險。

中國經濟的「不能承受之痛」:內外夾擊下的困境

如果中美最終談判未能達成實質性一致,甚至貿易戰和「去中共化」的進程加速,對中國經濟而言,無疑將是「不能承受之痛」。以下僅列舉兩個核心領域所受到的衝擊:

1、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的瓦解與失業潮

中國經濟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世界工廠」的地位,高度依賴出口拉動經濟增長和就業。然而,美國及其盟友的高關稅、反規避調查以及供應鏈轉移策略,正在系統性地侵蝕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雖然中共官方7月15日發布的經濟數據依然「靚麗」,但從微觀層面看,大量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型製造企業,正在面臨訂單減少、利潤萎縮甚至倒閉的困境。出口企業是吸納就業的重要力量,一旦外貿出口持續萎縮將直接導致大規模失業。這不僅會引發社會不穩定,也會削弱國內消費能力,進一步拖累經濟「內循環」的效率。中共政府長期以來依賴經濟增長來解決就業和維護社會穩定,一旦這一基礎動搖,中共政權將面臨嚴峻考驗。

2、科技「卡脖子」加劇與產業升級受阻

美國對華科技領域的打壓,疊加「去中共化」的貿易策略,正在加劇中國在關鍵技術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嚴重阻礙其產業升級進程。即使中共投入巨資推動「自主可控」,但短期內仍難以完全擺脫對西方核心技術和設備的依賴。

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興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先進晶元、關鍵材料和精密儀器。如果不能獲得這些核心要素,中國的產業升級將舉步維艱,難以擺脫「中低端製造」的困境。這不僅影響經濟結構轉型,更關係到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未來地位。

總體來說,中美之間的貿易博弈,已超越了簡單的商品買賣,上升到地緣政治、戰略競爭和意識形態對抗的層面。美國「去中共化」的戰略目標,正通過關稅、反規避調查和稀土戰略等多種手段,逐步且系統性地付諸實施。@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