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斯菲爾德莊園(Madresfield Court)至今已傳承二十九代,是英格蘭由同一家族持有時間最長的民宅。

在小說《舊地重遊》(Brideshead Revisited)第一章中,作者伊夫琳‧沃(Evelyn Waugh)針對他命名為「布萊茲海德城堡」(Brideshead Castle)的宅邸禮拜堂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述:

「教堂內部整個都拆除了,重新以十九世紀最後十年的工藝美術風格(arts-and-crafts style)精心翻修。牆壁上繪製著精美的圖案:身穿棉布印花罩衫的天使、隨處蔓生的玫瑰、繁花似錦的草地、歡蹦亂跳的小羊、凱爾特經文(Celtic script)、身披盔甲的聖人等,色彩清晰明亮。還有一具以淺色橡木雕刻的三聯畫,看起來卻像是用橡皮泥(Plasticine)塑造而成,很特別。聖殿的燈飾和所有金屬傢俱都是青銅製……祭壇台階上鋪著草綠色點綴著白色和金色雛菊的地毯。」

禮拜堂的牆壁由亨利‧佩恩(Henry Payne)和三位年輕助手約瑟夫‧桑德斯(Joseph Sanders)、迪克‧斯圖賓頓(Dick Stubington)和哈里‧拉什伯里(Harry Rushbury)共同設計與繪製。(Graham Miller/馬德斯菲爾德莊園提供)
禮拜堂的牆壁由亨利‧佩恩(Henry Payne)和三位年輕助手約瑟夫‧桑德斯(Joseph Sanders)、迪克‧斯圖賓頓(Dick Stubington)和哈里‧拉什伯里(Harry Rushbury)共同設計與繪製。(Graham Miller/馬德斯菲爾德莊園提供)

作家描繪的禮拜堂與帕拉底歐式(Palladian)和巴洛克風格的莊園格格不入,看起來像是作家自己的想像之作。

實際上,除了一些細微的不同之外,《舊地重遊》裏的「布萊茲海德城堡」(Brideshead Castle)描繪的是一座真實存在又非常著名的英國教堂——「馬德斯菲爾德莊園」的禮拜堂。

這座禮拜堂是英格蘭豪華鄉村別墅的點睛之作,更是工藝美術運動(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時期教堂建築的最佳典範。

藝術家亨利‧佩恩(Henry Payne)在馬德斯菲爾德莊園工作期間,引進了46種花卉和植物種植於莊園之中,也將家族的七個孩子都納入他的畫作之中。(Graham Miller/馬德斯菲爾德莊園提供)
藝術家亨利‧佩恩(Henry Payne)在馬德斯菲爾德莊園工作期間,引進了46種花卉和植物種植於莊園之中,也將家族的七個孩子都納入他的畫作之中。(Graham Miller/馬德斯菲爾德莊園提供)

哥特式美學

馬德斯菲爾德莊園是維多利亞時代建築修復和翻新工程的傑作。雖然早期的莊園歷史已經遺失,但已知早在1196年,這座莊園就歸羅伯特‧德‧布拉西(Robert de Braci)所有。

1590年代,馬德斯菲爾德莊園開始進行大規模重建、翻新和擴建,奠定今日所見的基本雛型。最終的建築風格,絕大部份保留了哥特式傳統,呈現鄉村民間風格。除護城河外,其它防禦設施全數拆除,另增加大型的豎框造型窗(mullioned windows)與紅磚外牆、各種煙囪和人字形屋頂等特色共同塑造了風格的轉變。建築還融入古典主義注重的比例,部份房屋也採用對稱的古典設計。

圖片來自《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愛爾蘭貴族和紳士席位的景觀》(Views of the Seats of Noblemen and Gentlemen in England, Wales, Scotland and Ireland)——作者里德(W. H. Reid)於1818年馬德斯菲爾德莊園進行大規模翻修之前的著作。倫敦大英圖書館。(公有領域)
圖片來自《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愛爾蘭貴族和紳士席位的景觀》(Views of the Seats of Noblemen and Gentlemen in England, Wales, Scotland and Ireland)——作者里德(W. H. Reid)於1818年馬德斯菲爾德莊園進行大規模翻修之前的著作。倫敦大英圖書館。(公有領域)

為鞏固結構所進行的大規模修繕工程,直到維多利亞時代整個建築風格才臻至完善。然而17、18世紀時期進行的改建,卻減少了哥特式和伊莉莎白時代的建築特色,部份特色甚至遭到掩蓋。

這一切到了1866年3月4日這一天終於有了轉機。弗雷德里克‧萊貢(Fredrick Lygon)的哥哥亨利因無子嗣又英年早逝,萊貢成為第六代伯福勳爵(Earl of Beauchamp)與馬德斯菲爾德莊園的主人。這位新伯爵是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哥特復興式建築的強力擁護者。在當年年底前,他啟動了一項重要的修復、翻新和擴建工程。

在接下來幾十年的精修工程裏,無論在美學或是結構上,大部份都集中在修復上。馬德斯菲爾德莊園的外觀恢復至1590年代翻修後的風格。室內的改動也忠於以前的傳統。這些改動傾向強調哥特式和民間風格對伊利沙伯時代高樓層建築的影響。例如,深色木地板、護牆板(室內牆上的鑲板)和橫樑的使用,隨處可見。

馬德斯菲爾德莊園的禮拜堂也是此次三個主要翻新工程之一,尤以中世紀和民間風格(工藝美術運動的產物)最為顯著。

工藝美術風格翻新

樓梯廳(the Staircase Hall)的樓梯和欄杆柱上雕刻著來自家族紋章中的獅子、天鵝和熊的圖案,天花板上的彩繪徽章則展示第七代伯爵不同的職業生涯樣貌。(Ray Main/馬德斯菲爾德莊園)
樓梯廳(the Staircase Hall)的樓梯和欄杆柱上雕刻著來自家族紋章中的獅子、天鵝和熊的圖案,天花板上的彩繪徽章則展示第七代伯爵不同的職業生涯樣貌。(Ray Main/馬德斯菲爾德莊園)

英國的「美術工藝運動」受到哥特復興式建築和前拉斐爾派藝術的影響,在維多利亞時代展開。運動的核心理念是從建築、藝術到傢俱等所有創作,都要以「手工」進行。

在第六代伯爵完成上述耗時數十年修復工程後的一年,即1890年,他的兒子——第七代伯爵威廉,繼承了馬德斯菲爾德莊園。威廉伯爵是工藝美術運動的熱情贊助者,他也對莊園進行了翻新工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圖書館和禮拜堂。

第七代伯爵威廉的首要翻新工程是兩層樓高的樓梯廳(the Staircase Hall)。他將房子中央的三間房打通變成一間。樓梯廳下半部(高度相當於一層樓高的房間)的牆壁採用染深色的木材裝飾,顏色深到幾乎看起來像是黑色般。樓梯廳另外三面牆的上方是二樓的走廊,如同懸掛在樓梯廳上方牆壁邊緣,如同畫廊一般。走廊的欄杆顏色也近乎黑色。上層的牆壁、壁爐和天花板採用白色裝飾,與強調黑色的空間形成鮮明對比。

「尋找光明」(Search for Light)是伯爵裝飾圖書館的主題,所有雕刻作品公認是手工藝協會(the Guild of Handicraft)的重要成果。(Dylan Thomas/馬德斯菲爾德莊園提供)
「尋找光明」(Search for Light)是伯爵裝飾圖書館的主題,所有雕刻作品公認是手工藝協會(the Guild of Handicraft)的重要成果。(Dylan Thomas/馬德斯菲爾德莊園提供)

接著是圖書館工程,以棕色木質書架、地板和天花板為主軸,最後是禮拜堂工程。根據《舊地重遊》作者伊夫琳‧沃的描述,教堂幾乎無可挑剔,只改動了兩處。聖所的燈和金屬製品不再以青銅製作,而是以琺瑯覆蓋。三聯畫以黃金取代淺橡木製作。隨著翻新工程的完成,馬德斯菲爾德莊園終於臻至完美。

原文:Madresfield Court: The Real Brideshead, Renovated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詹姆斯‧巴雷塞爾(James Baresel),自由撰稿人,替多家期刊撰寫文章,包括:美術鑑賞家(Fine Art Connoisseur)、軍事史(Military History)、克萊蒙特書評(Claremont Review of Books)和新東歐(New Eastern Europe)等。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