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正試圖整合中國國內分散的半導體設備企業,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國家隊」,以因應來自美歐的科技圍堵壓力。然而,因各方利益分歧巨大,計劃推動受阻,進展有限。而且,業界懷疑單靠整合是否能為中國科技產業帶來有意義的技術突破。
據《金融時報》5日引述多名知情人士消息報道,中共國家發改委今年初牽頭召集多家晶片設備商,討論合併為一家由政府主導的巨型企業,希望藉此集中資源、整合技術。但因企業與投資者對估值與股權結構分歧嚴重,談判陷入僵局。
「賣方不願虧本出售,買方不願溢價收購,雙方利益無法整合。」一位了解談判情況的人士表示。另一名知情人士指出,雖然對話仍在進行,但大規模整併成功的機率已大幅降低。
政策與市場現實脫節
北京當局希望藉由資源整合,集中扶植具戰略價值的企業。華爾街投資機構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師林清源(Qingyuan Lin,音譯)指出:「分散投資難以形成規模效益,中共政策正轉向集中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內龍頭企業。」
但林也警告,整併風險不容小覷。一旦潛在買家發現標的企業存在經營問題,且估值過高,便可能選擇退出,導致政策方向與市場現實之間出現落差。
部份國內業界人士也對整併能否真正帶來技術突破表示懷疑。一位上海晶片投資者坦言,本身缺乏技術優勢,整併未必能創造實質價值。
跨界炒作湧現 多宗交易告吹
政策帶動下,不少非科技企業爭相宣布進軍半導體,如地產開發商、農藥生產商與針織機製造商等上市公司,都宣布了收購半導體資產的計劃,卻多以失敗告終。今年已有8宗併購案中途喊停。
例如,鞋業品牌「奧康」跨界併購半導體企業「聯和存儲」,與針織機製造商「慈星」籌劃收購「瀋陽順義」,近期都因估值爭議而取消併購計劃;電子設計自動化(EDA)領域龍頭「華大九天」(Empyrean Technology),也於7月終止對競爭對手「芯和半導體」(Xpeedic)的收購案。
業界人士指出,與有政府背景的賣方即使業績惡化,仍不願低價出售資產,導致投資者卻步,交易難以落地。
地方政府成最大絆腳石
《金融時報》引述業界內部人士分析稱,整併最大阻力來自持有這些晶片廠多數股權的地方政府。為避免背負「賤賣國產資產」的政治風險,多數地方政府堅持控股,使整合陷入停滯。
過去十年,各地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爭相投資成熟製程,導致相關產能過剩與展開價格戰。儘管深圳、上海等地正布局7納米先進製程,但重複建設、資源分散等結構性問題仍懸而未決。
「這是最急需整合的領域,但地方政府不願虧售,潛在買家自然退場。」一位業內人士坦言。#
(本文參考了《金融時報》的報道)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