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總統特朗普呼籲美國晶片製造商IntelCEO「立即」辭職,指控他與中國有不當關係之後,Intel在8月7日發表聲明表示,公司正在美國進行重大投資,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議程保持一致。聲明還指出:「Intel、董事會以及陳立武對推動美國的國家與經濟安全利益有鄭重承諾」,並聲稱公司期待持續與政府合作。
7月24日,Intel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公司實現營收129億美元,淨虧損達2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虧損幅度擴大81%。去年二季度,Intel淨虧損16億美元,營收為128億美元。
與此同時,Intel內部的大規模調整仍在繼續:完成大部份人員調整,員工總數將按計劃在年底縮減至7.5萬人(去年底10.89萬人),管理層級精簡了約50%;暫停德國和波蘭工廠建設,將哥斯達黎加的封裝測試業務整合至越南和馬來西亞生產基地;放緩俄亥俄州工廠建設進度,聚焦美國本土產能優化(亞利桑那、俄勒岡等州)。
Intel曾是矽谷標誌性企業和晶片行業霸主,1991—2021年,Intel一直穩居全球半導體行業第一,僅三次滑落至第二名。Intel的X86架構是PC行業的標準,從內存到PC再到伺服器CPU,無論晶片設計還是製造,Intel都曾是全球老大。
近年來,因市場競爭、戰略轉型及財務壓力,Intel頻繁進行裁員。2022年10月,為應對PC市場下跌,Intel大規模收縮業務,全球裁員約1.2萬人。2023年5月,為了推動業務向AI和先進製程聚焦,Intel進行了結構性裁員,CCG和DCAI部門各裁員約20%,預算削減10%。
然而,大規模裁員並沒有扭轉Intel的頹勢,其財務表現仍持續惡化。2024年公司營收為531億美元,同比下滑2%,股價全年暴跌60%,市值蒸發超1,000億美元。2024年11月,Intel被英偉達(Nvidia)取代,從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DJIA)成份股中被剔除。
從昔日行業巨頭到如今深陷困局,Intel在過去十多年錯過一波又一波的技術變革:不願為iPhone提供晶片,痛失移動互聯網時代;放棄早期GPU研發,在AI浪潮中掉隊;拒絕投資OpenAI,錯過搭載AI順風車最佳機遇;不願採用最新EUV光刻技術,導致製程落後台積電、三星。
同時期,公司內部也動盪不已,10年更迭了4位CEO。頻繁的人事變動使企業戰略頻繁改變,最終導致Intel無法跟上市場變化,陷入惡性循環,迎來其成立57年來最艱難的時刻。今年3月,晶片行業資深人士、Intel原董事陳立武被任命為Intel新任CEO。
在中國擁有巨大商業利益 令Intel難以割捨
陳立武承諾將努力恢復Intel作為世界級產品公司的地位,並決定終止今年1月發布的投資部門(Intel Capital)拆分計劃。Intel Capital成立於1991年,投資方向基於Intel生態系統中的半導體、前沿技術、硬件和雲端運算四大領域。
據悉,Intel Capital管理的資產超過50億美元,累計投入資本超200億美元,三十多年來累計投資了逾1,800家公司。其中,有博通(Broadcom)、威睿(VMware)、思傑(CiTRIX)、搜狐、金山軟件等知名項目。
此外,Intel Capital還是中國人工智能和半導體初創公司最活躍的外國投資者之一。Intel Capital已投資了120家以上的中國公司,目前還持有43家中國科技初創公司股份。
2023年8月,Intel在深圳南山區開設創新中心,專注於人工智能 (AI)、晶片開發和邊緣計算等技術。當地政府宣稱要將Intel大灣區創新中心打造成為全球「創新高地」,並稱該中心是由政府和Intel共同建設的創新交流平台,由一家名為深圳極視科技的公司營運和管理。
就在此前的7月,美國眾議院中共特別委員會對紀源資本、金沙江創投、高通創投、紅杉資本和華登國際展開調查,儘管Intel Capital並未被列入名單之內,但有業界人士認為,Intel Capital在中國遠比高通更為活躍。
事實上,Intel在中國市場有著巨大商業利益。Intel進入中國40年,目前,中國大陸已成為Intel在美國以外投資最大、機構設置最全的區域市場,連續9年成為該公司最大的市場。
儘管2025年具體收入數據尚未完整披露,但2024年Intel在中國市場營收約155.32億美元,同比增長4.6%,佔Intel全球銷量29.2%,超過其在美國的銷售收入。值得注意的是,Intel財務狀況並不樂觀,2024財年總營收531億美元,同比下降2%。
2024年10月28日,Intel宣布對Intel產品(成都)有限公司增加3億美元的註冊資本,將在現有客戶端產品封裝測試的基礎上,增加伺服器晶片封裝測試設施,並設立一個客戶解決方案中心,從而擴容位於中國成都的封裝測試基地,以提高本土供應鏈水平,加大對中國客戶支持力度。
2025年2月1日,Intel宣布,搭載酷睿Ultra處理器的AI PC設備、Intel「特供版」Gaudi 2D AI加速器晶片都已針對DeepSeek模型進行優化,AI開發者能夠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實現複雜任務部署與優化,滿足行業應用對於推理算力的需求,為AI應用落地和規模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陳立武決定不剝離Intel Capital並不令人意外,他是資深風險投資家,在中國擁有大量投資項目,被稱為矽谷最懂中國、與中國關係最為密切的半導體人。他創辦的華登國際投資了中國半導體、互聯網、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明星企業,是中國科技行業崛起背後的重要力量之一。
面臨美中兩方面壓力 Intel正站在十字路口
陳立武在晶片行業的「關係圈」使其在協調全球供應鏈中擁有獨特價值,能幫助Intel進行產能布局,規避貿易壁壘,繼續做好中國市場,這或許是Intel最終選擇這位CEO的因素之一。然而,Intel卻誤判了美中兩國在科技領域競爭的激烈程度。
Intel在美國半導體產業中佔據核心地位,尤其在國家安全和軍事技術領域具有戰略意義。它是美國唯一一家設計並製造先進邏輯晶片的公司,製造設施遍布美國多個州,具備強大的國內生產能力。這使其成為美國政府在推動半導體產業回流和減少對亞洲供應商依賴方面的關鍵合作夥伴。
此外,Intel還參與多個國防部項目,為軍事和情報應用定制尖端晶片解決方案。2024年9月,美國政府通過《晶片法案》向Intel提供了高達30億美元資助,這一計劃被稱為「Secure Enclave」,旨在確保美國軍方擁有可靠的國內微電子供應鏈。
該法案特別提及:如果Intel根據該法案獲得補貼,在十年內禁止在中國、俄羅斯設立高於28納米製程的新設先進半導體工廠。
2024年10月,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公開點名Intel,稱(中共政府)應系統排查Intel產品,對其展開網絡安全風險調查。2025年2月,有海外媒體報道稱中方正考慮對Intel展開新的調查,但調查性質仍不清楚,且調查是否正式啟動可能會受到中美關係狀況的影響。
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啟動針對半導體及半導體製造設備的「232條款調查」,旨在評估相關進口產品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潛在影響,並叫停英偉達「對華減配特供版」H20晶片、AMDMI308晶片以及同類型AI晶片的對華出口。
8月6日,共和黨參議員科頓(Tom Cotton)致信Intel董事會主席耶里(Frank D. Yeary)表示,「對Intel營運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及其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潛在影響表示擔憂」,並詢問Intel董事會是否知悉在陳立武擔任楷登電子(Cadence Design)行政總裁期間,即Intel聘用他前,楷登電子曾收到過傳票。
科頓在信中詢問Intel採取了哪些措施來應對這些擔憂。他還詢問Intel董事會是否要求陳立武從與中國軍方或中共有關聯的中國晶片公司撤資,以及陳立武是否充份披露了由於Intel參與「Secure Enclave」計劃而與中國公司的其它關係。
由於Intel根據該計劃獲得了聯邦資金,科頓在信中質詢了耶里,詢問他是否披露了陳立武與中國公司投資、專業角色或其它關係相關的訊息。科頓寫道:「Intel必須負責任地管理美國納稅人的錢,並遵守適用的安全法規。陳先生與Intel的關聯令人質疑其履行這些義務的能力。」
結語
在當前美中半導體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Intel既要遵守美國出口管制又想維持中國市場營收的平衡之路已無法走下去。任何規避禁令的行為都可能引發美國政府的調查和制裁,唯有專注於美國本土的代工與AI晶片業務,徹底消除技術洩露和國家安全風險,才能贏得美國政府的信任與支持。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